在武安发现了王城,这让王龁心惊肉跳,同时也充满了希冀。惊恐的是,这里如果有王城,那么驻守的兵力一定雄厚,必须要认真对待;希冀的是,如果攻破了易阳城……
王龁没有急于向武安的几座大城:午汲、武安、易阳……发动进攻,对午汲和武安,他采取包围的态势,对易阳及其周围的几座城池,则仅仅派兵监视,只要他们不出来,自己也不过去。他的主要精力放在清剿从皮牢撤下来的赵军身上。但这很不容易,因为从皮牢撤退的赵军,其实就是武安邑民,他们一旦放下武器,就和一般邑民毫无区别。但如此庞大的力量,如果不加以摧毁,总如锋芒在背,令人不安。
一连十天,清剿工作毫无进展。最后还是上党尉李冰提醒道:“彼既无兵,则无兵矣,又何害焉?但安其民可也。”王龁遂留下李冰在武安安民,让王陵回上党,代理上党守,主持上党的政务,直到新的上党守到来。
李冰以王龁的名义,发布安民令:“秦之入武安也,盖吊民伐罪。凡吾邑民,勿助赵虐者,可尽归之,必无伤也。”令军中通赵音者,以及少数未跑出去的武安邑民四处宣布,陆陆续续,那些藏在野外、猥集于大城之下的邑民,开始回家。
回家的手续很简单:只要本城中有邑民证明,这人是这家的,而且家中没有藏武器,或交出武器,就可以回来。当然,必须负责邑中所屯秦兵的餐饮、住宿。经过十几天野地冻饿,不少老弱横死,能够回家,大家都有劫后余生之感。
李冰的这一着看上去十分有效。不过十来天,野外、城外的邑民几乎一空,散在各家的邑民也几乎对秦军构不成威胁,反而成为秦军的劳力。当然,最精壮的劳力目前都在武安的几座大城里,秦军暂时还只能将他们包围起来,无力杀伤。无论如何,武安的局面算是控制住了,王龁只要对付那几座大城就可以了。
初步在武安立住脚后,王龁开始思考下一步行动。他派军使飞报咸阳,表示秦军已经完全占领武安,请示进一步指示。在等待咸阳的指令时,王龁跑遍了武安的山山水水,对武安的地形、交通、人力、物力等项有了全盘的了解,并加固了武安的防线。但对那几座大城,依然采取围而不打的策略。他觉得,秦赵之间很快就会有和议达成,保障部队能依和议安全撤回关中才是当务之急。
赵使正月十五从邯郸出发,一程程行来,到达咸阳时已经是二月初了。他按常规于早朝后进入咸阳宫,向典客府行人通报了自己到达的消息,呈上赵王的节符和玉帛。
日晡时,有典客府行人前来拜访,归还了节符和玉帛,询问他的来意,以及希望会见的人员,答应尽力安排。
过了两天,行人乘车来到馆驿,请使臣前往相府,但说,由于秦相应侯张禄忙于政务,一时脱不开身,如有所言,可与门下无名交流。使臣见此情形,便知自己的使命恐怕是难于完成了。但行人来请,又不能拒绝,只得上车,前往相府,回邯郸时便可报称拜访了相府。
称名无名的芒未将使臣请入塾房,分宾主而坐,行人就在芒未的下首坐下。
芒未自然是先回顾了两国友好交往的历史,以及由于赵国背信弃义,而招致战火的现实,最后道:“今秦无他,愿以十万之师,申其请于赵王,王其听之!”
使臣也依据常规,回顾了两国友好历史,着重指出秦屡屡无帮犯赵的事实:“昔者无故而伐阏与,遂至邯郸城下。韩献上党诸城于赵,而秦强取之。今乃复陈重兵于邯郸,以挟敝王。敝邑曾不知何所得罪于大国?何以赎之?”
芒未道:“初者,平原君入于咸阳,愿献六城以和。今平原君归于邯郸矣,而秦之六城安在耶?是以讨之!”
使臣道:“臣之出邯郸也,未闻敝王有献城之诏。赵虽偏僻,所有城池或承之于先王,或得之于战伐,未敢轻弃。上党十七城,大国尽收之,而犹不足耶,而欲复得小城?”
芒未道:“臣闻,若夫君子,驷不及舌,信也。平原君面诺敝邑之王,王故索之,非无故也。与上党何干?”
两人唇枪舌剑,斗了大半天,不过就是轱辘话来回说。最后两人都说累了,芒未道:“贵使之入秦也,敢未游历。臣无状,敢为东道,而为君牵马。”
使臣也有些累了,茫然而应道:“岂敢劳累先生!”
芒未于是让西厩中备车。行人见会谈结束,也就与两人辞别。芒未驾上车,与使臣一同沿渭水河边,缓缓而行。
赵使随口问道:“先生之音,非秦也,敢问其处?”
芒未笑道:“臣幼在大梁,曾历于楚,复归于秦,是以非秦音也。”
赵使道:“先生之游广矣。若至邯郸,臣当为前导。”
芒未道:“秦军见在邯郸,君其导乎?”赵使大惊,不敢作声。
芒未道:“敢问贵使,秦军之出于邯郸也,邯郸田园荒芜,所失不愈于六城耶?奈何固守六城,而欲弃邯郸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