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宪,三十五六岁的样子,标准的北方汉子。黄家世代武将,一直镇守在大韩朝北方的大荒山州,防备北方鞑子的侵袭。在大韩朝历代以来,都以骁勇善战著称。
黄将军到行辕参拜了太子,与各州驻军将领一一见面后,统计各州府驻军共三万六千余人,加上带来的三万,共计六万六千余。付平因内迁事物已基本完成,于是自动请缨,并禀报太子同意后,带领龙星到黄宗宪军中效力。
黄宗宪建议,眼下已进入冬季,天气渐凉,倭寇基本还是一身夏装,应努力先把倭寇赶到四无遮拦之处,甚至赶到海上,饥寒交迫之下,必然会铤而走险,如此对接下来的战事必定有利。太子与当地驻军各将领均表示赞同。于是开始排兵布阵。
几场丈打下来,才明白远没有想象般容易。倭寇人数虽没有大韩朝兵马多,仅有三万余,却各个悍不畏死。双方鏖战半个多月,互有胜负,仔细算起来竟然是朝廷军队略微吃亏。主要原因是当地三万多驻军基本上没有什么战斗力,而黄宗宪带来的部队和倭寇人数相当,虽然战斗力不错,可是和悍不畏死的倭寇比起来还是略有不足。另外就是倭寇采用了能打赢就打,打不赢就跑灵活机动的战术,让习惯了排开阵势,稳扎稳打的官军很不适应。
战事胶着,眼看已到年关。北方士兵一是不习惯沿海潮湿阴冷的气候,又思乡心切,渐渐有了厌战的情绪。当地驻军也因久战不胜,又伤亡巨大,心中难免产生恐惧。
看到太子、黄将军,以及一干当地驻军的将领一筹莫展的付平,他们建议,是不是可以实行斩首行动。虽然一家人都赞同这个建议,却找不到合适的执行者。付平再一次主动请缨,说自己可以带着龙星试试。在太子等人将信将疑的目光中,付平和龙星在夜色里向倭寇的营寨摸去。
半夜时分二人返回,看到龙星手里提着的人头,众人不仅充满信心。黄宗宪连夜布置,准备一早强攻倭寇营寨。
天刚亮,探子就报倭寇营寨打乱。黄宗宪立马出兵,一鼓作气冲进倭寇营寨。这一仗下来,官军以伤亡四百余人的代价,杀敌三千余,擒获一千二百多。是自开战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黄宗宪和太子连忙写奏折,把大胜的消息八百里加急送往朝廷。
接下来的战事,在付平和龙星斩首行动的带动下,节节胜利,到新年前基本把倭寇赶回到海上。完成了最初制定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