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陈看见孙建国拿着稿纸走进他办公室的时候,差点暴走:“让你好好写,你只花半天就糊弄完了!?”
孙建国挠挠头:“我不是觉得发表文章比较费时间吗...我写完了,您还得修改,您修改好了,还得给期刊投稿、人家期刊还得审稿。离期末也就二十天了,我怕耽误期末考试成绩…”
老陈不满的瞪他一眼,一把薅过稿纸,戴上老花镜开始阅读。
’关于颠覆式创新的哲学思考…’
题目有点怪,像是强行拼凑、搭接出来的。
“勉强算有点新意吧。”
再往下看,他抬头瞥了一眼孙建国:“就这?!摘要都没写,到底会不会写论文?!”
孙建国道:“昨天晚上熬到十二点,没来及写摘要。”
老陈摇摇头,继续往下看。
开头还行,中规中矩。阐述了主旨,研究背景,研究对象。
’自从颠覆式创新这一理论提出后,在社会各界引发了强烈反响和广泛讨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6月12日,共有30余家期刊报纸对文章进行了转载,并引发了60余次评论和报道…’
“哼,自吹自擂…这些数据准确吗?”
“不准,所以说是不完全统计。转载我那篇文章的媒体都给我和李校长邮寄了当期的期刊报纸,我都留了底。60多次评论都也是我自己收集的,我都剪下来存着呢,你要看吗?”
“算了算了,反正也没打算在顶级学术期刊上代表…”
老陈继续往下看。
’但是这些文章都是从自然科学角度、经济学角度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本文另辟蹊径,从哲学角度对这一理论进行剖析…’
’颠覆式创新的本质是量变引起质变,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当渐进式变革积累到一定程度,其势能充足,且外部达成一定条件,必然引发激烈矛盾,其具体表现便是新模式对旧模式、新事物对旧事物的颠覆。’
看到这里,老陈逐渐收敛了原先横挑鼻子竖挑眼的表情,神色逐渐严肃。
接下来孙建国又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了颠覆式创新的两面性。
但是这一部分很快就结束了。
老陈很好奇,马哲两大理论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都套完了,剩下一半的篇幅都讲的啥?
’接下来,我们试论近代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颠覆式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老陈一下就看懂了,前半篇用马哲基本原理来解释颠覆式创新,后半篇用颠覆式创新来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有点意思。
接下来洋洋洒洒五百字,分析了华夏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创新,这些创新为什么叫颠覆式创新。
“嘿,挺能掰扯。”
’…我党通过颠覆式创新,创造性的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运用这一强大的、富有生命力的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取得了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这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新模式取代旧模式、先进战胜落后,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最后两百字,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进行了总结,提出“人类发展不停,创新脚步不止”,高等院校在这方面任重道远,应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云云。
如果说第一部分中规中矩,第二部分渐入佳境,那么第三部分的总结简直是羚羊挂角、天外飞仙、振聋发聩。
老陈读完之后惊呆了,半晌才回过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