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之间宋侯爷的勇武被世人淡忘,随之仁义之名却遍传西北。除了民军弓手遣散外,西北之地长期服劳役的五十万民夫,也发还归家绝大部分,只留下两万人做着来往运输军资的事宜。这两万人并不是强征,而是自愿留下的,因为每人除了衙门负责吃食,每月还能有一贯的工钱。
一贯钱在大宋能干什么,能买到两百斤的米面,在西北基本足够一家的开销了。为了这一贯钱的工钱,想要留下继续劳役还需得选拔,参选者足有二十万人。一个壮丁在家里田地半年也未必能赚得一贯,留下一个月就能有这么多,谁能不眼红。
不过这些弓手民夫也不是简单的遣散了事,返家之后按照每庄每里的地域依旧划分结为民军。每个人每月必须统一抽出五日的时间进行操练,这练的不再是射箭,而是长枪刺击之术和队列。
宋大帅极为体恤百姓,所有适龄丁壮凡是按时操练者,每月均能领取铜钱十文,算是耽误农事的补贴。这等善政一出,无数倍拆散的家庭得以团聚,数以百万亩的良田得以耕种。无数人歌功颂德,盛赞宋帅是宅心仁厚,甚至还有人在家中立下长生牌位,保佑宋大帅能长命百岁,永镇秦凤。
宋江的所作所为,让西夏的君臣们也长出了口气。看宋江这个架势宋国的确没有挑起战争的念头。比较秦凤路的百姓而言,西夏的君臣们对新到边帅宋江侯爷了解得多得多。
就是这个秦凤路百姓觉得无比仁慈的书生,北上辽国,手上沾满了契丹人的鲜血,在辽地能止住小儿夜啼。南征方腊,五千人就剿灭五十万大军,歼灭十万俘虏数十万。这么个人物就算再表现出一团和气,他们怎么也不敢掉以轻心。可以说他今日的身份地位,是用无数的鲜血和白骨堆砌出来的。
这段时间,可以算得上宋夏边境百年来最和平的一段时期。由于双方都小心谨慎的退让,在两个月里,两国漫长的边境竟然没有发生一起冲突,没有出现一人伤亡,甚至两国军士连距离对方国境百步之内都不曾迈过一次。
日子一天天过去,秦凤路难得的呈现出一片祥和景象。正值春耕时节,在田间地头可以看见无数的百姓正在忙碌,而大道上运送军资的队伍,比起往年来,算得上几近绝迹。
春雨连绵的下了四天,终于等到了雨停,太阳出来的时候,宋江的舒服日子终于过到头了。
义勇军全军两万五千人已经悄悄就位,入驻在熙州城北与兰州、河州三州交界处,三百余里外的一处广阔平原上。早在到达熙州的半月时间内,宋江就安排两万民夫在三州交界处,结河川边一望无际的原野上,立下一座木寨,一座能容下数万军马的超大营寨。
五千前军下寨之后,立刻广发军马开始驱逐数百里平原上为数不多的吐蕃熟番。并立下赏格,凡是愿意迁走的番民,每户都能领到二十贯的赔偿。
对居住在此处的吐蕃人来说,这片平原草地甚少,其中大半都是戈壁,是以数百里内不过只有数百户。本处住户绝大部分自愿拿钱迁走,留下不愿走的几户人家,义勇军有的是办法对付他。
没日没夜的都有战马在他们帐篷外面奔跑,时不时放牧的牛羊会变少,要么掉到河里淹死,要么被石头砸伤。这样的情况没有维持几天,整个原野上的吐蕃熟番就走得一干二净。
宋江抵达熙州两个半月之后,终于第一次穿上了军服,带着自己的数百亲卫,扬着尘土大队人马奔出了熙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