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对杨文娜的夸赞倒不是在哄骗华毕成,诚如“夫人”所说,杨文娜的母亲萧邦琼的确是杨森最疼爱的一位夫人。
萧邦琼的父亲本是杨森在滇军任团长时的秘书。一次,萧父带上女儿到杨森家赴宴,给众人敬酒时,杨森眼中大放光彩,如长辈一样摸着萧邦琼的头赞叹道:“几年不见,小姑娘长这么大了,模样周正得很呢。”一位善于摇尾逢迎的下属瞥见这一幕,便鼓动如簧之舌说服萧家将女儿嫁与了杨森。
在杨森看来,萧邦琼显得十分的纯净,所以十分钟爱,而杨文娜则更是继承了她母亲的全部优点,虽然现在才16岁,但是却似足了萧邦琼当年的模样,因此在杨森几十位儿女当中,杨文娜最受宠爱。杨森之所以肯把他的掌上明珠拿出来和武汉政府搞联姻,实在也是受形势所迫。
刘湘死后,川军内部形成了邓锡侯、杨森、潘文华、刘文辉、王陵基五个上将争雄的局面,外人称之为川军金木水火土五行。在这五个上将之中,杨森算是最早和蒋委员长打交道的,在抗战中出的力也很大,但是在夺取川政的问题上却没有得到蒋委员长的支持。
抗战开始后,刘湘抱病出征,川政交由第四十四军军长王缵绪处理。当刘湘在汉口病故之后,王缵绪就想继承刘湘的军政职务并积极进行活动。蒋委员长原本打算以重庆行营主任张群接任四川军政,但又担心四川的留守军人不满。
后来,蒋委员长听取了重庆行营参谋长贺国光的建议,让其实并不孚众望的王缵绪接任,以便随时可取代。在前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面先后授予王缵绪第二十九集团军总司令和代理四川省主席的职务。为了进一步控制四川政局,蒋委员长又委任邓锡侯为重庆行营副主任兼川康绥靖公署主任。并且将邓锡侯从前线调回四川主持川康军务。
杨森眼巴巴的看着王缵绪和邓锡侯瓜分了四川的军政大权,只能在一旁捶胸顿足。由于川军内部一直认为刘湘是死于蒋委员长之后,所以和蒋委员长走的最近的杨森回到四川之后一直受到四川官员的排斥。如果不能得到蒋委员长的帮助,杨森很快就要消失在四川的政治舞台上面。
于是杨森想到了联姻的方法,对于蒋委员长的几位公子杨森当然是不敢奢求,所以他只好将目光放在了蒋委员长的几位倚重的学生身上。
胡宗南、汤恩伯、甚至是桂永清和黄杰,都是杨森可以接受的。结果他只希望这场联姻能够越快进行越好。因为四川的政局很快就要有大变数了,杨森急切的需要外援。
正如蒋委员长设想的一样。王缵绪这个人志大才疏,威望不高,当上省主席不久就逼走了四川省政府高等顾问张澜。并且借整顿吏治和财政的机会,任用亲信,排斥异己,搞的不仅刘文辉、邓锡侯的保定系军人反对他,就连刘湘速成系的军人们也对他不满。
杨森觉得这对他来说是个机会,不管怎么说,他杨森手里面是有枪炮的,现在王缵绪明摆着已经在四川待不下去了,蒋委员长一定还得再扶持一个代言人,与其被别人抢先,为什么他杨森不先下手呢?
为了得到四川,杨森这次是下了血本。由于他出了名的是老婆多子女多,所以杨森知道如果不拿出杨文娜这样的掌上明珠,蒋委员长肯定都懒得理他于是,这才有了现在的这一出。
华毕成的眼睛虽然在盯着杨文娜的照片,但是他的脑子里面却在飞速的运转着,他必须分析出,蒋委员长让他取杨文娜到底是什么用意这样他才能制定出正对性的对策。
杨森手中的军队虽然在川军的是比较精锐的,但是对于拥有上百万中央军的蒋委员长来说只能说是小儿科,所以蒋委员长肯定不是为了吞掉杨森手中的那一点家当。
如果说钱,蒋委员长更是不缺,即便是四川的军阀们再能搜刮,但是对于拥有着法币发行银行的蒋委员长来说,又能算得了什么呢?所以也不是为了钱。
既然部队和钱都不是目标,那么蒋委员长想要的只能是为地盘了。蒋委员长想得到四川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情,他曾经几次三番的想要让张群进入四川,但总是被川军的将领们给顶了回来。
从“夫人”之前说的话不难听出,蒋委员长也同样认为武汉是迟早要落到日本人手中的,只有重庆才是根本,夫人提醒华毕成如果得到杨森的帮助,政府今后的路会好走的多,而这番话又何尝不是说给华毕成听的呢?
用这场政治婚姻将杨森绑在武汉政府的战车之上,然后替中央军入川开路。只要四川放开了怀抱,面对着精锐的中央军和眼下唯一合法的武汉政府,那些四川土军阀有得拼吗?到时候四川还不是唾手可得?
所以蒋委员长是想用华毕成来稳住杨森,然后再过河拆桥,整桩事情当中,蒋委员长是得益者,而四川的军阀们则是失意者。至于杨森,最多也就是不赔不赚吧。蒋委员长虽然不可能给杨森四川,但还是会给杨森一个好位置的。
华毕成如果娶了“夫人”的干女儿杨文娜,和蒋校长除了师生关系又多了一层翁婿关系,那如果将来有不臣之心,自己岂不是个不忠不义之人。华毕成很清楚贰臣在中国历史上是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的,委员长这招真狠!
至于这场婚姻的当事人华毕成和杨文娜的心情,则显得无关紧要。从始至终他们两个人的悲喜并没有人关心,华毕成娶了一个不想娶的老婆,杨文娜则嫁了一个不想嫁的人。
如果最终能过到一起最好,如果不能……
“怎么样?莫非知世觉得对我的侄女比较中意一些?现在换也来得及,毕竟这关系着前程呢!”
“夫人”此时说的话根本就是在威胁了,华毕成已然听出了弦外之音,只要他肯答应娶一个,那么一切都好谈。如果他两个都不娶,蒋委员长会有其他办法的。
军统和中统治那里肯定有一大堆关于华毕成的“黑材料”堆在军政处,华毕成也十分清楚从100师到30集团军,自己为了部队的发展壮大,上得了和上不了台面的招都用了,甚至100军的参谋长何江就是自己当年的狱中好友,延安方面的人等等……这些事情蒋委员长现在不可能不知道。
占据着大义蒋委员长,随便找一件事情作为借口就可能触及到华毕成的根本——第30集团军和陕西的地盘,就是再不愿意,华毕成也得答应了。
当然,蒋委员长和“夫人”也并不想走到这一步,在他们的眼中,华毕成是个聪明人,断然不会为了一个女子如此的固执。
“夫人,实不相瞒,我是个有婚约在身的人,只怕杨小姐还不知道这些事情吧!而且,光凭着一张照片就决定下来,实在是有些……”
既然已经不可能回绝,华毕成只能使用“拖”字诀,不管是将决定权交到那位杨文娜小姐手中,还是在照片上面做文章,为的都是拖延时间。只要不被“夫人”快刀斩乱麻的将这桩婚事定下来,总归还是会有转机的。
华毕成的这番话没有出乎“夫人”的预料,事先“夫人”就想过华毕成可能拿出来推搪的借口,现在说的这个基本上也是最有力的一个,算是能摆的上台面说的话。
不过既然“夫人”已经料到了华毕成的借口,又怎么会没有相好对策呢?当华毕成还在心中考虑他的这番“莽撞言”会不会惹恼了“夫人”的时候,“夫人”已经施施然的开了口:
“你身上那由父母包办的婚姻,直接登报宣布无效就是了。好在你只是订婚,说出去也不会遭人非议,我想杨家小姐定然是可以理解的。至于你们两人之间的事情,自然也是急迫不来的。我这里只是问问你的意思,若是知世愿意,我便将这杨家小姐认作干女儿然后接到武汉来住一段日子,好让你们彼此熟络。你就放心吧,杨森娶得夫人各个都是美人,杨小姐的母亲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女儿更是青出于蓝,和知世你配成一对正是佳偶天成。定当传为美谈!”
别看“夫人”像是在规劝华毕成接收杨森的女儿,可实际上她却是在向华毕成开价码。“夫人”这是在告诉华毕成,你可不要觉得娶杨森的女儿是委屈了你,第一家庭早就为你做了安排。要知道“夫人”可是很少收人做干女儿的,在此之前,也只有陈辞修的夫人谭祥这一位。
亲自做媒,是“夫人”帮蒋委员长笼络人心、网罗亲信将领的重要手段之一。谭祥的父亲谭延闿是蒋委员长的密友,和宋家也是相交甚久。谭延闿是清末进士出身,曾任国民革命军第2军军长、南京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平时经常到蒋委员长的官邸漫谈,每来必携女儿谭祥同行。
谭祥是谭延闿的三女儿,她品貌端庄,聪慧出众,曾就读于上海教会女校,并到美国留过学。因谭延闿曾认宋母倪桂珍为干娘,所以谭祥虽仅比“夫人”小8岁,但论辈分,却是宋美龄的干女儿。再加上谭祥善解人意,很会讨人喜欢,称蒋委员长为爸爸,称“夫人”为妈妈。所以“夫人”对她也极为钟爱。
1930年谭延闿患脑溢血病故,生前曾嘱托蒋委员长和“夫人”,为谭祥物色才识卓越、前途远大的乘龙快婿。由于当年谭延闿曾说服了宋子文答应了“夫人”和蒋委员长的婚事,“夫人”感激这份恩德,自然责无旁贷为干女儿选择“佳婿”。
最后“夫人”和蒋委员长决定在她们比较看重的两位年轻将领胡宗南和陈辞修中选择一位作为谭祥的夫婿。在这次为谭祥选择夫婿的过程中,便可以清楚的看到“夫人”和蒋委员长的政治智慧。
在“夫人”和蒋委员长的眼中,婚姻这条纽带是十分重要的政治工具。和曾经结过婚的陈辞修相比,当时还没有结婚的胡宗南实际上要更加适合娶谭祥,但“夫人”和蒋委员长考虑胡宗南是黄埔军校的一期学生,对蒋委员长忠贞不渝,根本不必再用谭祥来绑住胡宗南,于是决定让胡宗南落了选。
而陈辞修则是早期与反蒋的邓演达关系极深,以后才投靠蒋委员长。为了笼络陈辞修,“夫人”和蒋委员长决定将谭小姐许配给陈辞修。当然陈辞修这个人比较有才干,深受蒋委员长的器重和赏识。这也是“夫人”和蒋委员长愿意把谭祥介绍给陈辞修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