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成熟的赛事品牌利润在这个时代有多大?
就算不对比传统体育豪强,拿街机时代的案例来说,除了延长游戏寿命这个前提,也会反哺到销量、影响力和受众基础的增长,再加上《英雄联盟》是网游,玩家越多,利润越高,任何能提升这方面的决策那都是极划算的买卖。
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天下攘攘,又皆为利来,看到维吉尼奥总述的内容,再结合游戏市场本身的热点,想到合伙后,不但能提高地区受众的覆盖率,增强竞争性,又能别便宜其他同行,怎么着,都得态度软化些,加大投注。
不过对比中、韩地区逐渐坚定的决心,一些本身产值就不高的代理商却难免心里犯嘀咕。
但就在这时,莱曼又拿出了一份针对俱乐部的议题内容。
游戏吗,如何做出成绩的同时吸引到真正有资本的人加入其中,烧钱、出资源,花精力和时间浇灌却为别人做嫁衣的能力也很重要。
换句话说,客户和目标群的定位。
那第一,自然是吸引那些爱玩、愿意为游戏花钱收获满足的富二代,因为对这些人来说,花个几百上千万也不太放在心上,容易冲动投资。
而有了这部分人打底,便是可以争取那些有需求的品牌商,比如主打人群也是年轻人,或者需要年轻化的标签,增持玩家对品牌的好感度。
不过,必须要说明的一点是,这套赛事体系最有利、回报率相对乐观的是属于代理商和拳头,邀请其他资本成立一家游戏俱乐部的利润,对资本本身没那么大,相反,付出还多些,所以得讲明白,俱乐部的作用是塑造品牌,深化标签,借用流量达成事业版图的提升。
一个很客观的例子就是带动阈值,比如安踏拿下男篮,威胁李宁的运动国牌地位;耐克对NBA的经营,尤其是绑定乔丹,直接赶走当时的体育品牌老大哥阿迪达斯,消费市场的转变有时候就是因为这些潜移默化的标签,很没有道理。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当时市场国牌占有率第一的李宁,还是巨头阿迪达斯,他们的布置也没犯错,为了强化品牌,广告投入的资金甚至更多,但就是没比赢。
也就是说,想打动资方,获得那些人的青睐。可以指出游戏市场,品牌化包围转化率能向竞技体育靠拢,那么,随着玩家基数起来,也就容易捆绑了。
而这种刻意的,定位精准的“华丽营销推广”,便是莱曼给厂商们的又一份礼物,如果真能抓住机会实施,赛事体系的兴盛几乎又多了两分把握——协调各方力量,确定经营策略的统一。
如今,己方的筹码已经摆上桌,就等着这些代理商付出相匹配的筹码了,莱曼这样想着,又见维吉尼奥还在卖力的诉说各种合则两便的好处,挑了个停顿处,轻咳一声,接过话题缓缓问道:“各位,如果有什么不周全的地方都可以提出来?”
莱曼的话语,就好像一滴冷水落入滚油中,场面顿时又变得热闹起来。
这几家代理商们哪怕有些顾虑也渐渐被这么详细的规划打消了,再无一开始的矜持。
如此情景出现,那再谈起来可就轻松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