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以来,李旦一直呆在了书院,将李纲给他的课程表中的课程完成。很忙,却又显得充实,李旦发觉,这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远比要做到多大的官,赚多少钱财,更让李旦觉得舒心。
但一件事,却将这一切平静打破了。契必何力归唐,李世民要召开大朝会,以共盛举,迎接铁勒部回归之喜。李旦被李世民任命为兵部左侍郎,有临朝之责,这样的大朝会,自然少不了他李旦。在前几天,李旦已被兵部通知,必须参加,说这是李世民的圣谕。
自己都已躲在书院了,还不放过他李旦,瞎折腾啥呢。李旦在心底暗骂,但却不得不去。
不过,对于这些历史上记载的名将,李旦存着好奇心的。契必何力是一位在唐初贞观年间的一位外族名将,被授镇军大将军,行左卫大将军,徒封凉国公,检校右羽林军,得善终。
此时的唐朝人,因国家的逐渐强大,自信心回归之后,有点看不起外族人。认为他们都是茹毛饮血,过着原始人的生活,与大唐文明之邦,不可同日而语。
可以想见,契必何力能在此环境下,取得这样的成就,是难之又难的。也一直被后世,认为李世民的雄才大略的魅力上划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人所称道。甚至有人直言,这为加快民族间的融合,给出了一个好的蓝本。
这一切,都让李旦这位前世的历史爱好者,好奇心爆棚。没有这次大朝会的相召,李旦有可能都会不请自来地参加。所以李旦被早早地起床,往长安赶去。
扣开城门,李旦先去了国公府上,准备与父亲长孙无忌一起去朝会,昨天日落之前,已经让人去信,让父亲稍等一下他。
下车入府,李旦给高氏与长孙无忌请安。还被高氏拉着手聊了好一会儿,直到时间已经快到了,才在长孙无忌的摧促下,不舍的放开了李旦的手。弄得李旦,最后,像逃一样的随着长孙无忌出了国公府府门。
长孙无忌看着与他同乘一辆马车的李旦,眼里闪出慈祥的笑意。对自己这个最出色的儿子,长孙无忌也是非常的看重和为他感到骄傲的。身为父母,没有比自己儿子有了出息,更让人开心的了,这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今天你未何特意来信,要与我一同进宫参加大朝会?”
“这不是太久没有见到父亲,想父亲了吗?”
“说人话,到底是为了什么事或者什么人?”长孙无忌可不信李旦那一套卖萌的动作,仍旧逼问着李旦。
“好吧,父亲大人,容孩儿回禀。我是想让父亲帮我引见一下契必何力的,我对他很是好奇。”
没法,李旦只好实话实说。
“一个外族人,怎能让你如此上心,何故?”
“契必何力,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外族人,他的母亲是我中华国人,在母亲的影响下才使这次归唐得以成行。但观陛下,对此人好像甚为上心,不惜开大朝会,以迎之。所以,孩儿才想让父亲帮忙引见下,见见这位大将军。”
“陛下不是为了张杨自己的大度,和皇帝气度,才这么做的吗?难道还有其它的原因?”对于自己这个儿子,长孙无忌可不敢以小孩视之,脸上收起笑容,变得慎重了起来。
“皇帝为了收天下外族人之心,以此大礼遇欢迎契必何力归唐,但仍旧以自身实力赢得陛下的重视,这可不是简单的气度,所可以解释得了的。父亲你以为呢?”
长孙无忌愣了一下,不自禁地点了点头,想想,还真是如此。
“陛下如此礼待外族之人,就不怕这些人明着归顺,暗中起了反意吗?”长孙无忌虽表认同,但仍故做疑问,问道。
“陛下以自己的雄才伟略,怎么会将一位部落之头领所领的那几万人看在眼里,我看呀,只是为了这个人罢了。父亲若不信,你就看吧。我相信,这位契必何力,将在贞观朝中有着自己的一席,获封贵族国公之属,亦不无可能啊。”
“没你说的那么夸张,外族封国公,以现在陛下每年对于贵族的裁撤,不会实现的。除非,其立下了很大的战功,不封赏不以服众,才有这个可能为之。现在,尚为时过早吧?”
“日后之事,谁又能有所预料。但我相信自己的眼光,这个人,我们长孙家,仍需拉拢的。不用太过亲密,有交好之意就好。也许将来会用得上呢。”
“好吧,我知道了。到了后,我会帮你引见的,但不知,他是否现在就入了朝会现场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