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吕宋岛烟石散总局的奢华办公室内,时间已至午间。
朱瞳坐在宽敞的虎皮躺椅上,眉头紧锁,仿佛有什么心事。
姚广孝见状,轻声问道:“大人,是否有什么不妥?”
朱瞳叹了口气,“姚师爷,你说,咱们衙门里的食堂,那饭菜怎么就这么难吃呢?”
姚广孝一愣,没想到朱瞳会突然提及食堂的饭菜,他苦笑回应:“大人,这食堂的厨子已经尽力了,毕竟众口难调。”
“众口难调?”朱瞳哼了一声,“我看是他们没用心!你瞧瞧,这顿顿都是些什么菜,简直难以下咽。”
姚广孝无奈道:“贫僧这就去吩咐他们改进。”
“算了算了,”朱瞳摆摆手,“指望他们改进,还不如我自己去解决午饭问题。”
他站起身来,伸了个懒腰,“姚师爷,你帮我去望海楼叫一份熊掌和椰子蟹的外卖回来,对了,账就是今天招商的招待费。”
早在唐末宋初时期,华夏就已经出现外卖这种模式了。最早的外卖是从夜市发展而来的,宋代取消“宵禁”制度后,夜市发展得更加繁荣,餐馆增加了,外卖服务也应运而生。
明代的外卖美食众多,餐具食盒也多样,送外卖的一般是店小二,也有兼职的“外卖小哥”。明朝时期继承并发展了这种“外卖”方式,并且外卖也进了寻常百姓家。
不过古人没有手机,他们的点外卖方式比较朴素。
大户人家会派遣家仆到饭店去“下单”,由仆人或者饭店的“配送员”按时将饭菜送来。普通老百姓也可以自己到店里去“下单”,并说明配送的时间、地点,由店里配送。
这种配送方式就产生了一种特殊职业——“外卖小哥”。
《东京梦华录》有:“更有百姓入酒肆,见子弟少年辈饮酒,近前小心供过,使令买物命妓,取送钱物之类,谓之‘闲汉’。”
起初,朱瞳脑海中曾闪现过创办一个名为“饱死了”的外卖公司的念头。然而,当想到这个时代的远程通讯靠吼的时代,便只好无奈地放弃了这个前卫的创业计划。
最重要的是,与创业开公司赚钱相比,当贪官更为轻,体面且轻松。
作为官员,只需坐在衙门的椅子上品茶,便有众多商人争相求见,争相献上钱财。
一个坐着赚钱,一个跪着赚钱,只要脑袋清醒的人,都会选择前者。
尽管没有开展外卖业务,朱瞳并没有停止对方便进食的探索。
他向一位相熟的外卖小哥提出了一个建议:让外卖小哥收集各家店铺的菜单和价格,整理成一本小册子,同时在小册子里留出一些空白页,供顾客在用餐后对店铺的口味、价格和体验等方面进行评价。
这本小册子,朱瞳将其命名为“大众点评”。
这位外卖小哥听从了朱瞳的建议,并付诸实践。没想到,这一举措立即引发了热烈反响,生意瞬间火爆起来。
为了满足源源不断的订单,这位外卖小哥几乎夜以继日地忙碌,为了提升送餐效率,他甚至购买了一辆马车,专职于送餐服务。
然而,时日一久,即便有了马车的助力,小哥依然累成了狗,人都快瘦成了皮包骨,不想累死的他,不得不再次向朱瞳寻求帮助。
朱瞳向他指点迷津:只要成为老板,剩下的工作就可以通过合理的管理和剥削员工来完成,如此赚取的利润将会比现在多出无数倍,而且自己无需再亲自奔波劳碌。
外卖小哥也很听话,回家后与妻子一番商议,很快便在街巷的隐蔽角落购置了几处店面,统一命名为“饱死了”,并且迅速招募了上百名员工。
短短不到一年时间,外卖小哥便已经积累了万贯家财,成为了万恶的资本家。
……
吃完午饭之后,朱瞳并没有思淫欲,而是想起了上次回到江宁的生活。
他观察到,自他离开江宁后,尽管百姓的生活质量有所提升,但他们的生活方式却依旧沿袭着旧有的轨迹,几乎没有任何新的变革。
换言之,吕宋岛上所经历的一切变革,似乎并未对江宁,甚至对大明产生实质性的冲击和影响。
倘若只是短暂的几十年光阴,这种影响或许并不显着。然而,如果长时间放任自流,吕宋岛必将孕育出独树一帜的文化,特别是在朱瞳的悉心治理下,这种文化与内陆的差异将会日益明显。
当岛上这一代移民逐渐老去,他们与大明内陆的联系恐将日渐式微。在缺乏亲情与文化的紧密纽带维系下,一旦风云变幻,吕宋岛很可能走向独立,甚至与大明分道扬镳。
“是时候,把吕宋岛与大明朝本土之间的联系,建立得更加密切了!”
他下定决心,要推出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综合性报纸。
当前,大明虽已有报纸,但邸报这种官方新闻传播工具,主要服务于政令的传达、信息的发布以及皇帝动态的更新,其读者群主要局限于官场人士或准备考取功名的人。普通百姓对邸报的内容几乎不感兴趣,也难以接触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