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笔趣阁>言情小说>穿越之我是耿精忠> 第二百六十三章 复我汉衣冠(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六十三章 复我汉衣冠(下)(2 / 2)

汉服的领型最典型的是"交领右衽",就是衣领直接与衣襟相连,衣襟在胸前相交叉,左侧的衣襟压住右侧的衣襟,在外观上表现为"y"字形,形成整体服装向右倾斜的效果.衽,本义衣襟.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带.将右襟掩覆于内,称右衽,反之称左衽.这就是汉服在历代变革款式上一直保持不变的"交领右衽"传统,也和和中国历来的"以右为尊"的思想密不可分,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

另外一种作为"交领"补充的是"直领"和"盘领".直领就是领子从胸前直接平行垂直下来.而不在胸前交叉,有的在胸部有系带,有的则直接敞开而没有系带.这种直领的衣服,一般穿在交领汉服外面,像罩衫,半臂,褙子等日常外衣款式中经常运用.盘领是男装中比较多见的一个款式,领型为盘子状的圆形.也是右衽的,在右侧肩部有系带,在汉唐官服中采用,日常服中也有盘领款式.

汉服自古礼服褒衣博带,常服短衣宽袖.与同时期西方的服装对比,汉服在人性方面具有不可争辩的优异性.当西方人用胸甲和裙撑束缚女性身体发展时.宽大的汉服已经实现了放任身体随意舒展的特性.汉服的袖子又称"袂",其造型在整个世界民族.[,!]服装史中都是比较独特的.袖子,其实都是圆袂,代表天圆地方中的天圆.袖宽且长是汉服中礼服袖型的一个显著特点,但是,并非所有的汉服都是这样.汉服的礼服一般是宽袖,显示出雍容大度,典雅,庄重,飘逸灵动的风采.一直以来,汉服袖子的标准样式就是圆袂收祛.先秦到汉朝所反映的实物无一例外都是如此.一直以来,除了唐以后在常服中有敞口的小袖外,汉服袖的主流依然是圆袂收祛.

"袖宽且长"是汉服礼服袖型的主要特点.但不是唯一的款式特点,汉服的小袖,短袖也比较多见.主要有这几种用法:参与日常体力劳动的庶民服装,军士将领的戎服,取其紧袖保暖的冬季服装等.有时候历史上各朝代的经济文化和审美关注不同,在袖型上也有不同的表现,比如:汉唐时期贵族礼服多用宽广大袖,宋明时期的常服褙子多用小袖.

汉服中的扣子也很特别,最具特点的就是隐扣.其实包括有扣和无扣两种情况.一般情况下,汉服是不用扣子的.即使有用扣子的,也是把扣子隐藏起来.而不显露在外面.一般就是用带子打个结来系住衣服.同时,在腰间还有大带和长带.所有的带子都是用制作衣服时的布料做成.一件衣服的带子有两对,实用性的,左侧腋下的一根带子与右衣襟的带子是一对打结相系,右侧腋下的带子与左衣襟的的带子是一对相系,将两对带子分别打结系住完成穿衣过程.另外一种是腰间的大带和长带子,它不仅有实用性,而且有装饰性,另外还有象征性意义,象征着权力.汉服的大带与和服相比,和服的更宽.

汉服是汉民族传承四千多年的传统民族服装,是四书五经中的冠服系统,以儒家经典《诗经》,《尚书》,《周礼》,《礼记》,《易经》,《春秋》,大唐《开元礼》,二十四史舆服志和其他经史子集为基础继承下来的礼仪文化的必要组成.汉服体系展现了华夏文明的等级文化,亲属文化,政治文化,重嫡轻庶,重长轻幼以及儒家的仁义思想.在中国古代的宗法文化背景下,服饰具有昭名分,辨等威,别贵贱的作用,为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的礼服.除去国家大事的礼仪,普通汉人的家礼包括冠婚丧祭四礼.四书五经就对汉服礼服有详细的描述.

咱们汉族服饰几千年来的总体风格是以清淡平易为主,讲究天人合一.汉族古代的袍服最能体现这一风格,这种袍服的主要特点是宽袍.大袖,褒衣博带.从汉代的帛画和魏晋隋唐遗留下的一些人物画中窥其神貌之一二——形制简单的汉装大衣附着在不同体态的人物身上顿时具有了一种鲜活的生命力,线条柔美流畅.袍服充分体现了汉民族柔静安逸和娴雅超脱,泰然自若的民族性格,以及平淡自然,含蓄委婉,典雅清新的审美情趣.

以最典型的深衣为例,其形制必须符合"规,矩,绳,权衡".深衣的下摆所用布帛共十二幅,以应一年有十二月之意,体现了强烈的法天思想,衣袖呈圆弧状以应规,交领处成矩形以应方,这代表做人要有规矩,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衣带下垂很长,一直到脚踝,代表正直,下襟与地面齐平,代表权衡.包含很多儒家思想.当人穿上汉服,自然就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由此可见,汉服里蕴涵着相当的文化内涵,受"儒,道,墨,法"等纵横诸家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的影响充分在服饰里体现出来.追求平和自然,与世无争,宽厚仁爱的境界,塑造了"汉服"天人合一,飘逸洒脱的风格."汉服"也体现出穿着者的宽大,随和以及包容四海的气度.这种气度,即使是学习了中国文化的倭国与朝鲜都没有体现出来的!

"嗯,汉朝时期的服饰的确是很好,而眼前这些前明的装饰也都不错.虽说明太祖朱元璋也曾定下过许多服制,但是属下认为,衣裳原本就可以灵活多变,瓷什么样子,应该可以随自己的喜好来选择.但是主体上还是的唤醒我汉族百姓对汉衣冠的认同,就像咱们这一辈的年轻人,都快要忘记了汉服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耿精忠也是点点头赞同道:"你说的没错,对汉衣冠的认同是咱们民族意识的一部分.想当年五胡乱华之时,原先在中原地区的知识分子及各阶层人民都纷纷逃亡到南方,才保留了中原文明的火种,也因而逐渐把江南开发成繁华富庶之地,我记得书上将这件事件称之为"衣冠南渡"吧.可惜,现在清廷对我汉人压迫甚严,暂时咱们没办法在大陆恢复汉衣冠,那也就只能在这里先行实施了!"

"哼,咱们汉服跟着我华夏儒家文化的传播而影响深远,周边民族,包括许多其他儒家文化圈国家通过效仿华夏礼仪制度都借鉴了汉服的某些特征,用于吉凶宾军嘉五礼.此外,就连华夏宾礼也规定四夷之君必须穿本国服饰朝见中国天子,应该是叫做"蕃主服其国服".汉唐时期藩属体制中,周边民族首领还存在着定期朝见皇帝的所谓"朝集"制度.无论是外国君主及其使者或者臣子朝谒中国天子,接受官职,贡献方物,还是中国天子宴请外国君主,外国君主都要穿国服奉礼.咱们的国服制度促使了周边民族形成自己的民族服饰,比如以前契丹太宗入晋,接触到中原衣冠制度,北归后,.[,!]参照中原服制制定了本朝国服与汉服制度.历朝都有《职贡图》描绘他国国使服饰,可是现在看看那些《职贡图》,就只是咱们汉人自己失去了自己的服饰了,这真是个天大的笑话!"

李光地看耿精忠还是面色不愉,于是宽慰道:"王爷,既然已经决定先行在吕宋岛恢复我汉人衣冠,这事情也就不着急了!要是您还是有些着急,可以先行派人回去,告知徐山,让其组织城内的裁缝以及画工,再加上对服饰有研究的读书人一起,先还原出一部分汉服的样式,待到过几天,您视察结束,回到马尼拉不是刚好可以拍板决定使用哪几种服饰样式吗?"

耿精忠听着,不住的点头.于是偏过头对着身边的一位侍卫说道:"刚才本王与总参谋长的话你都听到了吧!知道我们说的是什么吗?"

"回王爷,属下明白!"这侍卫立即回道.

"好,那本王就派给你这个重要任务,整体事件由你负责.你现在立即调转马头,迅速将本王的意思传达给徐山总督,让他帮你组织好人手,具体的就按照刚才总参谋长的建议去做,希望几天后我回来的时候,你的任务已经完成了!"

"是!保证完成任务!"(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