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婉宁对厂里员工算不上了解,所以还是让厂办领导做决定。
时间一晃,年就过完了。
正月初十一过,来吃面的客人明显少多了,忙了大半个月的东子和翠芬也决定收摊,回家一趟。
“那我跟你们一起去回去。”
算一算时间,录取通知书也快送到了。回去再规整规整,差不多就该到学校报道了。
招待所里,东子和翠芬将码放整齐的钱摆了出来。
因为摆摊大多都收的是一毛五毛的毛票,多了不好保存,所以没到一定数额,徐婉宁都会帮着去银行兑换成大团结。
如今大团结就摆在桌上,厚厚的好几摞,抓人眼球。
“嫂子,按照咱们之前的说法,我们要给你分净利润的四成。这是我和翠芬记录的账本,你瞧一瞧,要是没问题的话,我们现在就开始分钱了。”
东子自己心里也有一个账本。
自从他们开始摆摊,基本上每天都是天还没亮就起床忙活,天黑了才收摊,每天至少能卖出一百碗面条。
而且临近年关和过年的这十来天,每天的销售量基本上都在两三百份左右,嫂子的家人也经常来给帮忙,才能忙得过来。
东子大致计算了一下,能出来吃面的,大多都是不差钱,或者已经存好了要改善生活念头的,所以买揉面酱的还是多。
再刨除面粉的成本,一碗肉面酱的成本在毛多左右,净利润能达到一半。
“这段时间,我们一共挣了四千四百多块钱。嫂子,面粉的成本就算一千块钱,肉酱的成本算一千四,这里一共是两千四。还剩下两千块钱,咱们平分。你的四成,一共是八百块。”
这也就意味着,他和翠芬能分到一千二百块。
一千二百块啊,这是什么概念?
他这辈子都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钱!
以前在黑省时,他还因为一百块钱而焦头烂额,现在一下子分到了一千二百块钱。
等到了大江村以后,给林荃和林婶每人一百块,再给四个孩子每人包个红包,再置办点年货,他们还能存下来几百块呢。
今年不但能过个肥年,更能攒下一笔数目不小的钱。
东子和翠芬很满足。
只是不知道,这个赚钱的机会还有没有。如果可以,他们想过完年再继续过来。
安子哥给准备的推车和锅炉,一个月都没用到,还是新的呢,丢了也怪可惜的。
东子说话间,徐婉宁已经将账本看完了。
她神色复杂地看着东子和翠芬夫妻俩。
“你们俩就是这样算账的?”
夫妻俩对视一眼,东子小声问道:“是不是面粉和肉酱的成本给的太少了?嫂子你别生气,我这就是大致估算了一下,咱们再好好分一下。”
要不再分五百的成本给嫂子?
徐婉宁生气,用卷起来的账本,在东子和翠芬脑袋上各用力地敲了一下。
“咱们当时咋说的?我是不是说分四成利润的话,面粉和面酱就由我出?我啥时候说要净利润的四成了?”
“再说了,你们俩的劳力成本和时间成本没算进去吗?我除了出面粉和面酱外,也没有去摊位上帮忙,基本上都是你俩从早忙到晚的。一两天也就罢了,这大半个月来,你们俩基本上天天都是这样。你瞅瞅,翠芬都瘦成什么样了!”
其实翠芬也没咋变瘦。
虽然人累了一点吧,但徐婉宁总是变着法儿地给他们送好吃的,这营养跟上了,人的精气神也就上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