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蔡。
一座位于淮水之滨的城市。
此城之所以名为下蔡,是为了与上蔡、新蔡相对,三者同为昔日的蔡国国都。
蔡国的都城原本在上蔡,直到蔡国被楚国所灭。数年后楚国内乱,弑君上位的楚平王为了交好各诸侯国,便让蔡国重新复国。因为要依附于楚国的缘故,复立的蔡国就将都城迁到汝水之侧,更靠近楚人的地方,其地名为新蔡。
再到后来吴国伐楚,蔡国在吴楚之间,选择了吴国,跟着吴军攻入楚都,一雪前耻。结果吴国来的快,也撤得快,等到楚国光复之后,蔡国惧怕楚人报复,就再次迁都到更东边的淮水之滨,好接受吴国的支援,这个新的都城便名为下蔡。
然而事实证明吴人是靠不住的,威震天下的吴国不过一两代人的时间就衰落了,被更南方的越人灭掉。
楚国则趁机挥师北上,灭亡蔡国以复昔日之仇。
上蔡、新蔡、下蔡。
这三个曾经的蔡国都城,从此之后全都沦为楚国的城邑,唯有名字尚存,昭示着这片土地上曾有一个名为「蔡」的国家。
值得一说的是,蔡国灭亡后,一部分蔡国遗民逃到江西,建城曰望蔡。
还有一部分遗民则被楚国迁到南方的崇山峻岭之间,重新立国,为楚国开发南方蛮荒之地,那个蔡国又被称作高蔡。
如今,下蔡城上,烽烟四起,喊杀之声震于城市上空。
李信站在战车上,面容冷冽,眺望着沾满血污的下蔡城墙,以及城墙上那一个个攀上去,又坠落下来的秦卒身影。
主帅的大旗在他身后迎风招展,到了淮水之处,距离寿春只剩一步之遥,他不再用蒙武的旗帜来进行掩饰,直接插上了代表他李信的主帅大旗,以此向楚人宣布。
秦军主将李信,已经饮马淮水!
「将军,这下蔡城的守卒抵抗顽强,我军死伤惨重,是否暂停攻城,让我军士卒休憩一番。」
裨将军辛梧走过来,满脸疲惫和担忧的说道。
秦军一路奔袭近两百里,士卒疲乏,马匹瘫软,但李信却不让人休息,直接下达攻城指令。
在没有大型攻城器械的情况下,秦卒们扛着临时打造,简陋的竹木梯子就冲城墙而去,这样的战法导致秦军伤亡惨重。
毕竟下蔡作为与寿春隔淮相望的城市,是从北往南,攻打楚都的最后一道关卡城市,防御还是颇为顽强的,城中两千守卒全力防守之下,秦军一时半会儿难以攻下。
面对辛梧的劝谏,李信面无表情。
半晌后,他才看着远方激战的城墙,轻声道:「下蔡城早有防备。」
辛梧一愣,接着苦笑起来:「将军,这很正常。咱们之前攻破胡邑的时候,不少楚人就趁机逃了,这么多天过去,他们肯定将我军抵达楚地的消息四处传播,不要说是这下蔡城,恐怕那寿春城里的楚王,也早就知道吾等兵临淮水的消息了。」
….
这也是当初蒙武、辛梧等人反对李信这策略的原因之一。李信说是要奇袭楚都,但实则他只要率军攻到楚国腹心,消息就必然会走漏,寿春城里的楚王肯定会提前知道秦军来临消息,并布置防御。
对此李信也有自己的理由。只要他车骑奔驰的速度够快,就能在楚军回援之前攻到寿春城下,如此就算楚王有防备也无所谓,因为楚国的大军都被蒙武吸引在了项城和淮北之地,淮水沿岸空虚,被他长驱直入之下,楚人必然震恐,缺少战力,足以让他一战建功。
什么城市,什么阻挡,都将被他率领的奇兵撕碎!
只是,如今站在下蔡城前,李信的心中却升起了一丝不安的感觉。这是
他这些年沙场征战时,养成的一种军事直觉。
思索片刻后,李信冷声道:「各部交替攻城,一部强攻,一部休憩饮食,攻城不得停止,今日天黑之前,一定要将下蔡拿下,不得有误!」
辛梧无奈的点点头,正要下去,又被李信叫住。
「辛将军,我军后方可有游骑巡视警戒?」
辛梧回道:「有一百游骑,外放十里左右。」
「增加到五百骑,再往外放到三十里,若是察觉到任何异动,立刻禀报。」李信声音很坚决。
「遵令,我这就去安排。」
辛梧愣了下,拱手应诺,转身离开,去安排攻城和游骑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