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笔趣阁>历史小说>秦将> 第四百零四章:徙民之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零四章:徙民之策(1 / 2)

“迁徙诸侯之后和豪强宗族于关中?”

秦王政眼中闪过一抹惊讶。

旁边正记录赵佗之言的赵高,手中的笔也顿了顿。

赵佗解释道:“敢禀大王,如臣之前所言,我秦军虽灭五国社稷,但在大军撤离后,因吏少而路远,我秦国对于诸侯故地的控制力实则有限。”

“大王有怀仁天下之心,灭国而不杀戮诸侯之后,只将五国公族勋贵贬斥为庶民,让彼辈能安居故土。然各诸侯存续数百年之久,其公族勋贵之中必有死心忠于旧国者,譬如今日之韩成、张良。”

“彼辈先时策划新郑之变,后于齐国袭杀相邦后胜,说动齐人出兵,又在东郡刺我郡尉,促成甄城之战。此等贼子人数虽寡,然暗伏于江湖之中,动辄行刺杀、突袭之举,防不胜防,若不清理搜捕,必成祸患。”

听到这话,秦王政轻轻点了点头。

他原本对于韩成、张良等心怀复辟的诸侯之贼,并未放在眼中。

直到齐国之事给秦王政敲响了警钟。

这些在他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竟然真能改变天下形势,鼓动齐国出兵,要不是齐军战力太差,恐怕灭楚之事还真会有所反复。

最可恶的还是他们杀了与秦亲善的后胜,让秦王政原本计划在灭亡五国后,通过后胜说降齐王建的事情直接夭折,搅乱了秦国统一天下的进程。

一想到这里,秦王政心中便生出怒气来,对于赵佗提出的重视这些贼子的建议感到认同。

见大王点头,赵佗声音更加高昂,他继续说道:“诸侯之贼横行于我秦国之境,而守、尉不能擒,何也?”

“皆乃当地原属诸侯各国的豪强宗族把持着县、乡、里之权,庇护韩成、张良等心存反意的诸侯之贼,让这些反贼可畅通于郡县之间。”

“除此之外,大王政令下于全国,欲推行之时,彼辈豪强宗族还会借着地方强权阳奉阴违,让大王政令难施,逆贼难捕,有伤我秦国法令之威严。故而臣昧死所请,愿大王徙诸侯之后以及各地豪强富户于关中。”

“一者,可将诸侯后裔在关中就近监视,将其宗族打乱分隔,与我秦人里闾相互交叉,命当地里亭进行监视。”

“如此一来,纵使此等人中再有如张良、韩成等贼子,在我秦国黔首官吏的监视之下,也定然无计可施,只能充做顺民,日后再无齐国东郡之事发生。”

“二来,将诸侯故地的豪强富户迁到关中,不仅可补充关中人口,吸纳他们所带来的财富。还可将他们的势力从诸侯故地连根拔起,让我秦国派出去治理地方的秦吏在施政中减少阻碍。”

“迁走这些豪强宗族后,当地守、尉可培养出亲善我秦国统治的新的豪族,这些人是由秦吏所扶持,一切权力和财富皆来源于大王的恩德。他们对于吾等秦吏的施政定然拥护,大王所下之命,他们更是不敢违逆,可将政令彻底贯通于乡里。”

“臣所言两策,扩大学室子弟的来源,培养出更多的文法吏去治理诸侯故地,此为里。迁走原本诸侯故地的贵族豪强,让大王派出去的秦吏能够更好的控制地方,此为表。”

“如此表里合一,两策配合,则山东之地,才将真正为大王所治。王命所下,再无人可抗拒!”

赵佗眼中光芒闪烁。

历史上的秦末,虽是由陈胜吴广等人打响了第一枪,但其后真正的覆秦主力还是六国贵族。

项氏、赵歇、魏豹、韩成、田氏诸人,他们在原本的六国故土,一声呼唤,便有万人响应,拥有极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如果能将他们从原本的六国故土迁到关中,不仅有秦人吏民在此处监视,进出有验传等检查,让他们难以横行逃窜。

且关中之地还有精锐的秦国中尉军坐镇,纵使天下真有变故,给这些六国后裔十个胆子,也怕是不敢起事造反。

至于迁徙豪强富户来关中,是为了彻底打散原本的地方格局,配合大量的文法吏入驻,和培养当地新的亲秦势力,可以让秦国对于诸侯故地的统治力大大加强。

彻底改变秦国能征服六国,却无法彻底控制六国故土的局面,这是强本弱末之术。

秦王政乃雄才大略之主,之前没有人在他面前提及这些诸侯之人的危害和治理地方的艰难,故而对此有所忽略。

如今听赵佗这么一说,他哪里还不清楚这问题的重要性,以及赵佗两策的作用。

随着赵佗声音落下,秦王政抚掌而赞:“善哉,此两策甚好,若能施行,确实可解决我秦国之危,赵佗啊赵佗,寡人可没想到你除了军争之能外,竟还有真正的治国之才。你所提问题如此严重,满朝公卿竟无人能识乎?”

秦王政双目炯炯,盯得赵佗不好意思,忙低头道:“臣之所言,是沿途观察,深入诸侯故地了解,方能有所得。朝中诸公之所以未言,乃是需要坐镇中枢,故而对地方情况不甚清楚,实非臣之力能胜诸公。”

秦王政不置可否,低语道:“诸侯故地问题如此之多,看来寡人砥定六国之后,当东巡诸侯故土,以固寡人之天下才是。”

下方,赵佗听到这话,眼皮猛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