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鸟忽飞过,窅然思故人。
不知千里外,谁个酒杯频。
客路鹰山晓,河桥柳水滨。
城南凝望处,梧叶下秋旻。”(?[明]?郭第,稍改动。)
周学朝这首诗诵读出来,无疑是到一定的高度。没有题一个秋字,但秋意渲染得淋漓尽致,让人触发而伤感。
看到周学朝面带笑意,自然是为自己这诗而意气风发,完全可将华新社这边的人碾压下去。诗很快被传开,几乎所有人都在念诵,而后体会着诗句的意境。
杨继业听了周学朝这诗,倒是笑笑,诗虽不错,可要说当真传颂千古的程度,却达不到。哪怕传扬出垣武城,都不容易的。
孙晓君反复念过这诗,神情有些压抑,但他先看了看钱儒龙。先知道钱儒龙能不能追上这样的诗句,却见钱儒龙也是神态凝重。再看杨继业时,见杨继业似乎在沉思,也不多打搅他。
钱儒龙知道,这时候还不能让杨继业就上,文峰社那边除了周学朝,另外还有一个周远山的,诗才也不差,至少不会比前面的人差。华新社这边,也唯有堵上杨继业能够出好诗,才可能胜出文峰社。
至于柳风社,虽然也有不错的诗词,总体而言,真正争胜的还是华新社和文峰社两家。
钱儒龙走出人群,到高台中间,神态一沉,便念诵起来:
“秋风吹雨过南洲,一夜新凉是入秋。
宝鸭香消沉火冷,侍儿闲自理空侯。”(?[明]?夏云英,稍改动)
钱儒龙这诗也是基于城南露洲而发,于情于景也算切合。这诗即使细论起来,可能要稍微逊于周学朝的诗句,但也没有太明显的差别。如此算来,倒是不算输与对方。
周学朝这时候便说,“孙晓君,你我双方,该出来的人都差不多了,华新社不会是请外人帮忙吧?”
“周兄,杨咏石本来就入我华新社,自然是华新社一员,有什么不对吗?正好你文峰社还有周远山,与杨咏石一拼,我想,周兄肯定会胜出的。”孙晓君故意这样说,倒不是贬杨继业,而是因为周远山三十多岁,杨继业才十六岁,年龄上的差距大了。
“作诗写句,又不是那些下人担担子。看的是谁悟性高,圣学得用心悟。”周学朝冷声说,知道孙晓君故意将这个年龄问题摆出来,那是在为杨继业争年龄优势。
虽说这样的比诗、论诗,是不看年龄大小的,但在各人心目中,对于年龄还是有自己的看法。
实际上,一个人的才华、才学,与年龄还是有较大关系的。因为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积累的事,还有就是经历,也是积累才行。
杨继业对此自然不多说,等孙晓君说后,周学朝继续说,“要不这样?我们这边先来?算是让华新社占先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