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朝这边,不管韩立仁是不是跟随在太子身边,但他始终是文人。文人参与的战斗又取得胜局,自然要多加褒扬。
这一两天,韩泉和韩新勇等在上下班遇到外人,就有不少人表达了恭贺。如今,看到父亲的来信,才明白其中的一些东西。不过,韩新勇对杨继业始终有些看法,虽然他亲自到了荆蛮楚地送亲,却因为杨继业当天接亲有两新娘子,尴尬不已,心里也很不满。
这时候,看了信,说,“哥,那家伙身边确实有些人的,可要说那个到北地救人,还不至于吧。”
“你是说父亲说假话,还是以为父亲分辨不出真伪?”韩泉明白弟弟的心思,对于杨家那位,他也是有些不好的印象,但妹妹已经嫁入杨家,还能如何?
再说,杨继业当真是有些不同,虽说他在杨家去荆蛮楚地后一直没见过杨继业,但听说那边的一些情况,也有自己的判断。
“那也是杨伯伯遗留给他的,不然,一个书呆子,能够做什么?”韩新勇有些不甘,觉得韩家没必要这样对杨继业。
“已经是一家人,就不必如此。杨继业能够获得杨咏石的名号,他好几首诗词也都是传世的级别,可不是杨伯伯能够给他的。按你所言,荆蛮楚地那边蛮族一系完全听命与他,你觉得很容易做到?蛮族千百年来,都不肯屈服,乱境不已。继业才十七岁,能够让蛮族服从、听命,可不能小觑。”
韩新勇自然也知道杨继业不是一般人能够比拟的,出身在右丞相府,自然有过人之处。不过,杨家老二却不怎么样,这些年来都默默无闻地蛰伏,上次杨继业新婚,杨家这边也不派人过去。
倒是杨家大姐派人去了柳河县城,带了贺礼,顺便将老二杨忠良的贺礼带过去。这个事情,韩新勇是知道的,也因此对杨家有些看法。
不过,杨家之前受过文昭帝的旨意,不准杨家的人走动。杨大姐嫁出去了,可不算杨家人,只要她没有亲自去柳河县城,就不算违抗圣命。
“新勇,父亲不日回归。此时,外人议论纷纷,沸沸扬扬,我们自家可不能乱了本心。父亲有功于社稷,那是本份。”韩泉说。
“哥,我明白的。其实,太子北上冒险,何曾不是在试探各方面的意思?韩家依旧处在风雨之中,这些事,我都想过了。”韩新勇说,“我也在想,如果过一段时间,杨家也回了京都。哥,你说,那小子会不会惹事?”
“真不好说,杨家真回了京都,自然有杨伯伯主持杨家的事,轮不上我们担心……”
“我是担心妹妹……”韩新勇说。
对于刘世博、朱子善等人与杨家的矛盾,这些人对韩家的事情,韩新勇和韩泉还是有所知。杨继业如今手边有人,真回到京都,会不会直接找这些人报复回去?关于杨继业的一些事情,荆蛮楚地那边当成传奇来传,可韩新勇他们听着,却不是那么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