鞑子侵边,总会选择一处关隘进行突袭,即使守军察觉鞑子的动向,先有了防备,往往还是被鞑子迅猛地突破。之后,只有扼守县城、村里围墙,与鞑子做艰苦卓绝地抗击,损失惨重,也使得文朝的北地越来越荒芜,人口越来越减少。
对于文朝皇室和朝堂文武官员说来,文朝面临的这些,他们都知道,但要解决这些问题却无法做到。
太子监国之后,因为到过北地督军,对这个事情比较上心。看到北地大片土地荒芜,村寨破败,人们流离失所,自然心疼。
刘静监国后,便向左丞相府这边提出这个问题。左丞相府统属兵部,北地的战事,也是兵部最重要的一块工作。
太子提出问题后,朱子善觉得这时候不适合推诿,也不适合拖延。同时,这个问题的讨论和决策,也是试探右相杨盛文的最好方式。
太子刘静提出这样的问题,会不会是杨盛文在背后,想插手军务、伸手进军方的一个信号?对于这一点,朱子善和相关的人,自然会严密注意。
如今的左丞相府权力已经缩水一半多,如果兵部再被牵着走,他朱子善在京都还有什么尊严和颜面?自身的利益就会更大缩水,以后,左丞相府就成为笑话。
当然,目前正是太子监国和右丞相府才重开之际,势头才升起来,不适合直接硬拼。如果未指定对太子监国不满意,对杨盛文的工作不满意,那右丞相府很可能会再次贬斥。甚至可能在未来不就,大宝上的人到底是谁,都难断言。朱子善岂能够轻易出招?
用一两天的时间准备,朱子善将京都这边牵涉到北地边防工作的大佬们,都请进左丞相府。参与讨论这个沉重的话题:北地边防工作如何开展。
兵部是核心,然后牵涉到工部、户部、吏部,亲王等等。朱子善自然是将这些部门的高级成员,都请进左丞相府,共同来讨论这个话题。
人数越多,牵涉到的方面也就越大,自然就更难有统一的声音。朱子善就是想要让太子刘静明白一点,北地边防问题,不是朝廷不努力,更不是他这个左丞相不作为,而是实际上的困难太大,目前难有解决问题的可能。
至于文朝边军为什么比鞑子军兵要差,只能打防御战,被动挨打还每战必败,那都是有着不可克服的客观原因。目前,能够将鞑子拒之长城之外,已经是非常好的状态。
吏部这边,尚书秦钟彬带着左右侍郎简新蓝和高詹远一起到来,工部尚书何骏,也将他的左右手带过来;兵部尚书郑粱钧,左右侍郎同样跟着到来,另外,五军都督府也到来了。
亲王府、宗人府等皇室的人手也过来,亲王府的刘伟,二亲王刘佩,五亲王刘景等也带着一两个军将一起到来。太子府那边,张洪庭和韩立仁随行,另外还有一个新进入太子府体系的,与军方工作联络的人,昭勇将军田开悟等,算是人数不多的一方。
另外,杨盛文只带一个随员出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