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呢,封胜猜错了。人与人之间是有差距的,陈叔轻易就能打败封胜以前遇到过的所有讲师。陈叔没有从最基础的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给封胜讲起,而是直接从儒家经典的六经讲起——《诗》《书》《礼》《易》《乐》《春秋》。
陈叔手中无书,却能信手拈来、款款而谈。陈叔念起诗文,有种独特的腔调和韵味,明明都是读的诗经,在陈叔念起来,封胜竟能品出不一样的味道来。而且陈叔讲解的观点也与寻常讲师的不同,他不只是讲书,还会旁征博引许多典故、事例,就连出靖边关时所见到的的那些密集的坟堆,也被陈叔引而用之。
陈叔的讲学既不生涩难懂,还不时让人有种豁然开朗的感受。陈叔最初的学生仅封胜一人,他讲着讲着,学生的数量竟然多了起来,宋子敬、紫藤、些许个商人,就连钟世诚也不例外,都听得津津有味的。
在暖阳之下,骑着骆驼,行走在草原上,手中无书,同伴各自不同的课堂,真的别有一番风味。在陈叔的讲学下,大家都各有所悟,封胜也有自己的领悟——
陈叔讲学的内容确实生动有趣,却不是封胜最大的收获。
不知从第几世开始,封胜的视野便被限定死了,在他的眼中,只有两种人是有颜色的,其他都是灰色的布景板。两种人之一,引导者,之二,仇人。他醒着的时候,眼光困于引导者,睡着的时候,梦境被仇人牵引。这种状态可谓极端病态。
当封胜遇到钟世诚这个完全不按牌理出牌的引导者,封胜的视野便被半强迫地拓宽了。
起先是钟世诚假扮太监去天香院淘金,又有钟世诚与宋子敬杀人藏尸,还一不小心就整垮了吏部侍郎一家,最后竟然决计远行塞北。每一件都是惊心动魄的事,封胜的眼光不得不去追随着这每一件事。
如果这些事,封胜是被动拓宽视野的话,那么陈叔的事,就是封胜主动去思考的。
这一世醒来,封胜遇到的第一个人就是陈叔。单看外表,陈叔就是一个普普通通、随处可见的乞丐,泯然于尘世。跟着钟世诚离开蓉城的几人中,就属陈叔最不起眼。封胜以为陈叔会永远不起眼下去,却发现陈叔居然是个读书人,写得一手漂亮的状书。出关之后,陈叔更是整个人都不同了,他居然曾经混迹官场,且学识渊博。
初见时的陈叔,那就是臭水沟里的一块石头,现在的陈叔,就如同蒙尘的珍珠,褪去了灰尘的纱衣,散发出温润的光华。
这里并不是说陈叔有多么特别,而是把自己囚禁在牢笼里的封胜,第一次主动抬头看向牢笼之外的景色。封胜也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会有走出牢笼的那天,但只有一点,封胜可以肯定——这一切,搞不好全在那人的算计之中。
封胜不由自主地转头,看向缀在队伍最后的钟世诚。
夕阳的光芒如火,把钟世诚笼罩在光晕之中,在钟世诚的背后,是深邃得几乎要将人融化的天空。由于受了伤的缘故,钟世诚的精神有些萎靡,生生把如画的景色破坏了。
钟世诚注意到了封胜的凝视,扯起嘴角对封胜露出个微笑,非常不解风情地说了一句:“怎么,坐太久骆驼屁股疼了,想下地走走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