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要问,宫里谁还记得有一位明妃了,恐怕那些新进宫的未必知道了的,差不多该是如文皇后这样年纪的宫人才会知道的了。
不过,知道明妃的人不多,但若是说起皇长子,便会想起这位明妃是谁了,可不正是皇长子的母妃么?
说起来,明妃从前还是文皇后的闺中密友来着,那时候明妃先进宫选秀,侍寝之后便直接封为婕妤,可想而知明妃的家世必然是不差的,后来她生下皇长子便晋为明妃,当然那时候明家也是朝中重臣,是先帝十分看重的家族,亦是很得睿武帝的倚重。
然而,所有的一切平静都发生在皇长子三岁那年,他不慎落湖,当场便没了气息,明妃知道之后直接昏了过去,后来又悲伤过度缠绵病榻一年之久,期间她恳求睿武帝为她查明真相,还她儿子一个公道。
那时睿武帝已经大婚,他素来不插手后宫之事,虽然皇长子骤然离世他也很伤心,但其实他的悲伤并不如明妃,毕竟他以后还会有很多孩子,更何况那时候他刚登基没几年,正是朝局不稳的时候,他稳固朝局都来不及哪里有时间去管后宫这些事,便将这些推给了文皇后,让她去查。
年轻的文皇后并不如现在这般平静沉稳,到底是年轻骄傲,想着这是睿武帝交给她的事,她必定要认真完成才行,她反复盘问皇长子落湖户时那些跟在他身边的宫人,还真的让她问出了些许倪端,只是当她顺藤摸瓜地查到源头时,便不敢再往下查了。
她没有想到,下手害皇长子的竟然会是太后,她早就知道太后同皇上之间的间隙,也知道太后始终对德亲王和承亲王的事耿耿于怀,但是她没想到,太后竟然会恨到下手害死了自己的孙子,而这件事也叫睿武帝发了好大一同脾气。
文皇后永远不会忘记,当她将案卷和证据提交到睿武帝案头时他的表情,那是她第一次看到高高在上的睿武帝的脸上出现类似于癫狂脆弱的神情,他只死死地盯着案几上的卷宗,却是怎么都不愿拿起来细看。
再后来,他们便有了默契,将这件事掩埋下去,文皇后素来聪明,想要动些手脚嫁祸于人并不是很困难的事,当然她既是要害人,也不会去害无辜之人,她将宫里那些人翻来覆去地盘算了好几遍,才抓出一个自以为是的良娣,恰巧她的爹爹又是犯了些事叫睿武帝头疼的人,趁着这个机会便直接将人拉下了马。
也就是从这件事开始,帝后之间有了秘密,而这个秘密也成就了他们之间的默契,在许多事情上他们总能懂得彼此的意思,虽然文皇后明白这并不是爱,但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她只要知道自己已经渐渐地成为睿武帝信任的人,便好。
当然,明妃也不是傻子,即使文皇后拿出的证据和证人都非常充实,明妃却始终不相信她的说辞,她甚至将文皇后视为她的第一个怀疑对象,毕竟她是中宫,不容皇长子也是很正常的事。
便是因为皇长子的事,明妃同皇后闹了许久,到最后还是睿武看不下去,插手管了此事,当然他自然是偏帮皇后的,纵然他不知道皇长子的真相,也定然是偏帮着中宫的,更何况这件事还是经由他的授意。
此后,明妃在暗中查了许久,几乎将自己手里的人脉钱财用尽,最后得到的结论依然和文皇后的一样,但是有时候女人的直觉是一件很难形容的事,她就是认定了此事是文皇后从中作梗,不让她查明真相。
纵然是再好的闺中密友,此时也已经是形同陌路了,更何况其实从文氏成为皇后的那一刻起,她们之间的情谊就已经缓缓地开始变质了,毕竟同享一个夫君,这样的事是再亲密的闺蜜都无法妥善处理的。
断断续续地查了将近一年,直到文皇后有孕临产,睿武帝担心明妃对她不利,便将她圈了起来,美其名曰静养,但实际上谁都知道,根本就是明妃同文皇后不对付,皇上何时插手过后宫之事,但是对皇后却十分护短,便是从那时起,睿武帝宠爱皇后的说话才兴起了。
再后来,孩子们都大了,睿武帝也渐渐遗忘了明妃,文皇后便有意无意地让人解了明妃的软禁,不过她大抵也是对睿武帝死心了,竟是画地为牢,深居简出起来,几乎很少踏出她的宫门,以致于许多人都不知道宫里竟然还有这么一位明妃。
而这位许多年都不曾踏出宫门的明妃,忽然来了凤藻宫,怎么看都透着古怪。
睿武帝微微眯起眼看向明妃,他并不是贪恋美色的皇帝,但是他身边确实不乏年轻貌美的嫔妃,所以对明妃的容貌也忘得差不多了,或许该说,留在他记忆里的仍是当年那个生下了皇长子的年轻嫔妃,而不是眼前这个举手投足间如一潭死水的嫔妃。
就在睿武帝打量明妃时,文皇后自然也将视线落在明妃的身上,相较于睿武帝的遗忘,文皇后自然是知道明妃的存在的,甚至每年清明她都会特意吩咐宫女送去些纸钱香火什么的供她使用,过年时也会吩咐人送些年礼去她宫里,可以说若不是因为文皇后的暗中照应,明妃就算画地为牢,也不可能过得像现在这样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