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方粟回到船上,好像好运就来了。船队还没进莫桑比克海峡就遇到第一波鲔鱼群,三艘船一起作业,几艘鱼艇来回穿梭,很快就各自兜住一群,等再次起航的时候,华龙九号的超低温舱又装满了一个。没有在海峡停留,虽然里面的鱼也多,但鱼群不够大,合网再跑一部分,打捞上来的就有限了。船队直接北上,准备进入索马里渔场再下网。
船队过了科摩罗不久就发现了大鱼群,大都是普通的鲐鱼、鳀鱼、沙丁鱼,这边的鲨鱼也不少。船队围了几网鲐鱼,零散的收了几网鲔鱼,到索马里渔场的时候,普通鱼获已经达到九千多吨,超低温冷冻仓又进了两百多吨。这次进入的索马里渔场离海岸不过几十海里,船队是在渔场外围位置,进入渔场后,李彬负责找鱼,船队安排了几人在高处监视周边动静,一有不对就开溜,藏起来的武器也被分发到有一定军事基础的船员手上。
虽然还不是索马里渔场的高峰期,但渔场里的鱼群已经比李彬在大西洋东南渔场外围看到的鱼要好得多,鲔鱼圆滚滚的大身材着实喜人,哪怕只有小几十吨,李彬也没放弃。一路北上,一边围网,连续三天,超低温舱已经全满,普通鱼获又增加了两千多吨,这还是船队有选择捕捞的结果,三艘船基本满仓,程文没准备再留,收了最后一网就启程回家。
最后一网是六号船在作业,围住的是一群圆滚滚的鲔鱼,小几十吨,收上来还得放在冷冻仓,十多天就可以回到了公司码头,还在合适的保鲜期内,虽然没有超低温的价格高,但要比普通的鱼获收益高得多,顺手的事,李彬没放弃。
一直到收完鱼获,甲板上全部整理完成,大家担心的海盗也没看到影子。船队没有再停留,调头向东,直插马尔代夫方向,过马六甲海峡回南海。
程文和李彬没有进南海,在新加坡上了岸。程文这次出海,好像想通了家事,不再回避,准备和前妻好好谈谈,把儿子的抚养权争取过来,这是他的家事,李彬不介入。休息了一晚,程文直飞上海,李彬没走,这边还有以前的同事和同学,既然来了就拜访一下,叙叙情谊。
这边的同事是集团大股东派到润城的总裁室成员,晟通合资的时候,大股东前后派出了好几批执行总裁和财务总监,但留下的不多,前面好几批都是几个月之后就走人了,水土不服,把这边军工生产的管理模式硬往晟通套。这边军工生产的订单有两种,一种是新加坡国防部计划下达的,还有一种是在国际竞标过来的,数量都不是很多,但利润好像都不错。李彬到这边来学习过半个月,安排主要是学习日常管理和生产组织,还有质量控制方面。
到了这边先是参观,影响最深的黄金鉴定,好像新加坡售卖的黄金饰品都需要这边鉴定,似乎新加坡人就认它的鉴定,有点国人认准央企一样的意思。流程不复杂,但管理很严格。第二件事是汽车检测,好像它不是唯一,但具有权威性,对它影响深刻不是说它设施有多好,恰恰是因为它的设施也就国内一普通检测厂,它的成功可能与它背后的国家所有有关系,但检测过程的细致和认真是润城检测厂所欠缺的,至于把客户的车辆开到外面兜风,那是想都不要想的事。用管理的术语来说,大概它的成功更多的是‘细节决定成败’。
至于军工部分的生产,李彬看得很细,不是要偷它的技术,而是当时的执行总裁要在晟通推行订单式生产和零库存管理,弄得正常企业经营运作出现大问题,生产成本急剧上升,销售订单塌方式的下降,两边的管理人员相互指责,反映到了董事会。董事长是新加坡这边的,同时也兼任着中国市场好几家合资企业的董事,对中国市场了解的也不少,没有把任何一方一棍子打死。组织大家相互交流,晟通的管理人员到本部参观学习,以及到其它中国合资企业参观学习。
李彬到本部来学习的主要对象就是本部的军工经营组织,当时的执行总裁就是从这里调过去的,以前主要是负责这边生产的安全工作,相当于晟通的安全科长,至于之前的履历听说过有生产方面的,好像还自己做过老板,只不过不是太成功。李彬在本部军工厂区前后呆了十二天,从市场的招投标组织审批、计划控制、采供管理和质量控制以及财务管控都细致的走了一遍。
每到一个部门,这个部门就把他们的流程演示一遍给李彬看,用ppt投影解释,有了这两个方面的结合,事情就很简单了,加上李彬本身是从各个条块摸爬滚打过来的,再和晟通以及自己一分厂的实际情况一结合,哪还有不明白执行总裁强制执行的底气所在?
企业经营还是要恪守‘实事求是’的原则,这个没办法自己吹气球的,因为每年年底有外部专业的事务所审核的。李彬没有说对还是错,自己晚上回到酒店,也没出去玩,一晚上把当天参观学习的部门的流程和晟通对应流程做了出来,再做了个比较图表,不做判定,只是陈述来去。比如订单,国内的有招投标的,但更多的是私人老板自己一圈跑下来决定的,他接到业务才出来跑设备,给设备厂家的时间就是那么点,甚至要求现货的,你没现货,国内其它厂家有啊!比如招待流程,这边的客户都是国家国防部门级别的,来的外宾那是要提前多少时间通知的,有专门的迎接流程,一应物事都会提前准备好。但中国市场不可能的,大点的企业会提前两三天通知你,私人企业都是到你厂门口才告诉你‘我到你们厂大门边了’,还有政府管理部门的检查那更是进了厂区才告诉你。
生产组织方面,这边的军工产品的订单都是以年为单位周期来交货的,短的一年,长的三四年的都有;对应的配套组织也是以年为单位的,生产主体大都在新加坡本地,没有超出一小时路程的;更不要说生产当量和品种批次了!一个月几台产出,大都是一个品种,还美其名为流水式生产是如何如何的高效可控!对质量控制的严格对军工产品可能是适当的,三四个人控制一个环节,民用的玩不起!整个花园式厂区的确是好,福利也好,员工还可以上午茶、下午茶的享受,一月的产量可能也就一分厂一周的任务。最后这些环节陈述比较后,还得把两边产品的财务费用进行分析比较,晟通的财务报表这边也拿得到,李彬的对比分析很容易就能得到确认。一个是百分之三五百的利润,一个是百分之二三十的利润,很容易就能算出相互交换生产经营流程后的后果了!
李彬在这边收获最大的是焊接培训和分级管理这个小体系,最眼红的是他们产品的利润率,甚至还提出愿意在成本基础上只加个百分之三五十来承担他们所有的生产,没得到认可,说是需要相关资质,李彬他们申请也办不到,这就没办法了!
李彬在这边的最后一天是逛商场和旅游,还到圣淘沙过了一把手瘾,输了五十新元,也就是贰佰五元人民币。回去没多久,在新加坡陪同李彬的生产副部长何同盛就到晟通任了执行总裁,先前的安全科长被调回新加坡继续自己的安全工作。何同盛到晟通三年,和李彬的关系一直很好,经常跑到李彬新区的一分厂,两人在企业经营方面的共同话题不少,在润城两人私下没少跑到日本料理喝清酒,让自以为品位不错的两人高兴了一阵子,直到有次服务小妹私下告知,清酒都是本地产的,这一下子就对日本料理没了兴趣。后来都是李彬找本地的农家小院,带着何同盛跑了周边不少小农庄,还把何同盛的钓鱼水平培养了起来。
三年后,董事长退休,原先的一个董事接替,何同盛回去接任中国片区几家合资公司的董事。两人关系一直不错,哪怕后来企业出了问题,也没坏了两人关系,可惜的是这时候两人对企业的发展都产生不了多大影响,只能私下感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