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笔趣阁>历史小说>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五八六 落幕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五八六 落幕4(2 / 2)

尽管在一些比较偏僻的地方,有些日军拒绝接受投降的命令,或者通信受阻没能及时得知日本战败投降的消息,依然在抵抗,但是已经无关大局。沦陷了十四年之久的黑土地,终于回来了!

在海南岛,日军司令官神色苦涩,下达了投降的命令。

海南是日本海军的心头肉,这是日本海军最可靠的铁矿石来源————虽然东北的铁矿非常丰富,但是那是陆军的地盘,海军想要拿到铁矿石,得看陆军的脸色,所以海南的铁矿就成了海军的心肝宝贝。六年来,海军为了更好地利用海南的资源,吃奶的劲都使出来了。他们在崇山峻岭中加起了无线电接发基站,拉起了通信电缆,他们在原始森林中修建了铁路、公路,插上电线杆拉上了电线,他们在原始落后的小渔村建起了医院、工厂、仓库、码头……然而费了这么大的劲,将海南建设成了一个袖珍版的满洲,日本还没来得及享受建设的成果,就宣告战败了,白白便宜了中国人!

不甘心啊……

但再怎么不甘心也没用,他们终究是要投降的。

八月十八日,第56军主力开进三亚、崖县、文昌,海南地区的多名日军士兵,以及数量不少的日本侨民,向第56军缴械投降,日本苦心经营六年之久的海南几乎完好无损地回到了中国的怀抱。

湛江则更早一点回到中国的怀抱,因为不等日军宣布投降,独立旅便将湛江市区内的日军给分割、包围了,他们根本就没有迟疑犹豫的时间,还没听到天皇的玉音便放下了武器。

到八月二十一日,整个粤西地区的日军基本上都向第56军放下了武器。

当然,日军数量庞大,哪怕是投降,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全部投降的,这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日本在投降书签字得等到九月二日,而侵华日军司令部向中国军方递交投降书则要等到九月九日了。在这段时间里,中日战场上仍然不断有小规模的交战,少数不甘心就此认输的日军正在拼命挑起事端,试图让战火重新燃起,以逃避即将到来的惩罚。至于挑起战火之后日本怎么办,亿万日本平民怎么办,他们完全不予考虑。而在菲律宾群岛,也有很多日军拒绝接受这一事实,他们断绝了与国内的联系,躲在原始森林里继续打游击,而美军和菲律宾军队都拿这些疯子没什么办法,直到半个世纪之后,在原始森林里仍然有他们活跃的身影,这些家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全世界见识了什么叫冥顽不灵。

而在太平洋战场,不少困守孤岛的日军也在绝望之中放下了武器,向美、英、澳、新等国军队投降。对于他们而言,投降无疑是摆脱太平洋这个地狱最好的办法了。此时,日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兵力仍然有百万之众,分布在从大洋洲一直到宫古列岛那数不胜数的岛屿之上,构筑坚固的工事死守。这是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如果美军逐个岛屿啃过去,真不知道要打到猴年马月才能打到东京。但是联合舰队覆没让这道防线形同虚设,美军只是占领了几个战略要点,然后便绕过那些重兵设防的岛屿大踏步前进,直取日本,而日军只能呆在岛上干瞪眼。他们的补给彻底被断了……这就是问题的关键,再怎么强大的兵团,一旦补给被切断,也只是一堆死肉而已,坚固的防线毫无作用,精良的装备屁用都没有,他们的敌人从美英澳军队变成了饥饿和疾病,而这个敌人是他们无法战胜的。日军也想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发动要手在岛上开垦荒地种植水稻、蔬菜以解决吃饭问题,美军对他们这种精神表示非常欣赏,在稻子抽穗、蔬菜即长收获的时候派大批运输机过去往日本人好不容易开辟出来的田野里撒下成吨的除草剂和原油油渣,而日军对此一点办法都没有,看着枯萎的庄稼欲哭无泪。在吃完了一切能吃的东西之后,他们开始吃伤兵和病号了,弄得岛屿上到处都是白骨,让人胆寒。

澳大利亚军队首先在帕劳登陆。驻守帕劳的是日军第14师团,日本战前十七个常备师团之一,精锐中的精锐。然而现在这支精锐已经让饥饿和疾病给折磨得皮包骨,看到澳军前来受降,他们居然如释重负,很爽快的交出了武器,唯一的条件就是:“给点吃的!”

驻守巴布新几内亚的日军第20师团更加凄惨,当澳军进入他们的阵地接受他们投降的时候吃惊地发现,这个在登陆时有名剽悍的士兵的师团,现在只剩下785具饿得连枪都举不起来的、皮包着骨头的骷髅。

随着一面面白旗相继在太平洋列岛和亚洲大陆升起,二战这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也最为惨烈的战争终于落下了帷幕,与之一起落幕的,是日本这段叱咤风云气吞万里的历史。他们等了两千年才等来了这么一次机会,以一个小小的国家挑战半个地球的精兵强将,一次次奋起,一次次拼尽全力,去挑战远比自己强大的国家,一次次取得胜利。然而在中美英苏等国的猛烈打击之下,这头野心狼还是没能得逞,被生生打断了脊梁骨,除了数百万伤亡和一片焦土之外,什么都没得到。不仅什么都没得到,中美苏三国各自从身上狠狠撕走了一大块肉,整个国家都被撕扯得支离破碎。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这是《司马法》上的名言,日本用自己的命运验证了中国兵家在两千多年前就总结出来的真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