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笑着说:“这不是显而易见的吗?咱们大明朝就是个人情社会,这些道理你应该明白!每天只知道死读书有什么用?咱们要做到上能治国安邦,下能走街串巷拉拉家常。”朱怀明白了:“懂了!”
朱元璋露出爽朗的笑容:“行!那就出发?”
两人并不喜欢骑马出行,祖孙俩手背在后面,一起走出府邸,沿着秦淮河边漫步前行。
明代的秦淮河水质尚未受到污染,两岸垂柳依依,由于已是深秋,柳树只剩下枝条。
河岸上有几位老人正在钓鱼。
天空阴沉沉的,仿佛随时都会下雨,此刻的鱼儿特别容易咬钩。
朱元璋停下来,背着手,既然也不急于赶往赵檀儿家,于是驻足询问一位钓鱼的老者:“老哥,怎么样啊?钓了几条了?”
这位老爷子性格开朗随和,尤其是与普通百姓打成一片,谁都能与他称兄道弟,正如他自己所说,这就是深入民间、了解民情的表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治理国家!
朱怀也不觉得老爷子耽误时间,反而乖巧地站在朱元璋身后。
第二段:
春日钓鱼宜于向阳处,夏日钓鱼宜于雨天,秋季钓鱼全天适宜,冬季则宜于中午时分垂钓。
秋季全天钓鱼都很合适,再加上此刻天空飘着细细的小雨,鱼儿更容易上钩。
不大不小的雨珠凝聚成了朦胧的雨幕,给应天府披上了一层美妙绝伦的色调。
秦淮河附近坐着早早起床的钓鱼老翁,河边青石板上有三五位妇女手持衣物,挥动棒槌洗衣。
秦淮河岸边的青石板旁,有几个小孩在奔跑嬉戏。
做生意的小贩挑着担子准备赶早市。
一幅描绘大明人间烟火气息的画面在这里平静而和谐地上演着。
朱怀跟在朱元璋身后,听着他和钓鱼的老大爷聊天。
看着朱元璋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微笑,朱怀莫名地感到一阵心疼。
为什么会心疼呢?
虽然平日朱元璋总是面带笑容,但朱怀看得出来,他心里想的全是大明江山社稷,全是为了国家操劳,一直勤勉尽责、一丝不苟。
以前他和自己的每一次交流,总会把话题引向国事。
然而这一次却没有。
这个老头子,为了国事从未懈怠,平日里他的身体似乎充满了疲惫,然而今天,朱怀感受到了老头子前所未有的轻松与快乐。朱元璋兴奋得像一个孩子,指着湖中的浮漂大声喊道:“老哥,上钩了!上钩了!”那钓鱼的老者神情紧张地冲朱元璋低声呵斥:“你别乱嚷嚷!”说着,老头猛地一提鱼竿,“嚯!是个大家伙!”
钓鱼的老头立刻站起来,指挥朱元璋道:“兄弟,快来帮忙拿网!”朱元璋大大咧咧地挽起袖口:“好嘞!”
他那熟练的动作让朱怀不由得微微惊讶,这老爷子,似乎没有什么不会的!
渔网入水,不多时,一条三五斤重的大鲤鱼便浮出了水面。“嘿!这条够大的!”朱元璋连连赞叹。
朱怀也笑着对钓鱼的老头说:“您老人家今天回家可以好好吃一顿了。”老头叹了口气:“唉。”
朱元璋瞥了一眼钓鱼的老头,不满地说:“这么大的鲤鱼还不好?你装什么呢!”
老头和朱元璋年龄相仿,言语间透露出一丝落寞:“我的重孙子出生了,家里的孙媳妇正在哺乳期,不适合吃鲤鱼,最好是鲫鱼催奶才好!”钓鱼的老头虽言语中带着失落,但提到重孙子时,那笑容几乎快要从脸颊流淌到臀部去了。
朱元璋突然愣住,略感扫兴,背手离开了。
朱怀不明所以地跟着上前,“老爷子怎么了?刚才还好好的,怎么说翻脸就翻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