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笔趣阁>历史小说>大商第一皇太子周锋夏秀秀> 第249章 道不同,不相为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9章 道不同,不相为谋(1 / 2)

周锋见妙山眉头打起了结,一副老夫听不懂的表情。

周锋双手背在身后,转身,看着脚下的河流,语气渐渐变态清冷:“自古以来,就有秦王焚书抗儒,如今,先生既然是士子心中最崇敬的人,那如果本宫也效仿那秦王,因为先生的一再拒绝,令本宫怒火中烧,便想将这天下所有有志之书,焚烧成灰,那天下士子的心,是否也会被那书本一样,万念成灰呢?”

“你……”妙山的表情,抖的更加厉害了,他伸出手,指着周锋,你了好几个字,也愣是说不上一句话。

周锋转过身来,眉目中一片的戾气:“本宫说了,这一趟不会白来,如今局势,本宫瞧不明,心焦如焚,一团怒火总该有地发泄吧,先生如此违逆本宫相邀,就是不给本宫面子,既然是先生先令本宫下不了台面,那本宫自然也不爱惜任何人的颜面。”

“你你你……岂有此理。”妙山给气精神了,眼睛都赤红一片。

因为请他,要烧毁所有的书,毁了学子的梦,让学子将所有的怨恨发泄到他一个人身上,这太子的手段,着实是卑劣无耻,低级下等。

可偏就,太子这几句狠话,直擢妙山的心脏,令他痛恨又无可奈何。

“先生莫气,本宫也不过是借机发泄一下心中的不满罢了,毕竟,本宫也是人,不是圣,人有三把火,总得烧一把。”周锋看着妙山被气的脸色铁青,他觉的,可能是真的扎到他的心了。

“殿下不该如此意气用事,天下学子,他们的梦想,也是为了为朝分忧,他们连连上京赶考,十年寒窗一朝梦醒,他们耐得住严寒酷暑,却架不住失去全部的希望,你是太子,是储君,是监国,你何至于此啊……”妙山先生已经气出内伤了,差点吐血。m.

旁边的唐轩因为知道太子心性,不过,对于太子用这样的险招,他还是后背生出一片的凉意,这要是,现在就把妙山先生给气死了,太子还得背负气死圣贤之名,这好像也不划算。

不过,太子险招奇出,妙山先生会答应吗?

周锋轻叹了一口气,伸手摘了旁边一根草,放在嘴里咬了咬,语气却仍然是淡漠且功利的:“先生逼我,本宫无奈呀。”

“老夫何曾逼迫过太子……”妙山先生不背锅。

“本宫向先生求助,先生不助,这就是逼迫。”周锋目露恳切:“本宫是真心诚意的。”

“老夫……”妙山先生想说什么,却又说不出来。

他一介文生,真的没办法跟这么暴力的太子计较。

年轻人冲动行事,不计后果,这让妙山这个老头子,真的又气又恨又咬牙。

“先生,本宫虽逼迫于你,但也愿意答应你三个条件。”周锋幽幽的看着他说道。

“老夫年岁已高,早就不理会尘世之事。”妙山将袖子一甩,显示出他此刻有多么的不满。

旁边的唐轩立即说道:“先生,老臣曾读过先生所有的书,觉的先生的字里行间,皆是忧国忧民忧天下之意,更希望天下所有孩子都能进入学堂学习知识,识字明理,为国贡献,先生的梦想,这一刻,可通过太子殿下,得到实现。”

妙山转头看了一眼唐轩:“我想让这天底下的孩子都有书读,这条件,殿下能满足?”

周锋却打断了他这个美梦,淡声道:“全国推广教学,这是不现实的事情,但如果小范围的堆广,本宫可以答应,可在盛京及周边办学堂,如今户口财力不足,想要拔出这部分的款项,也不容易,还请先生理解,可这种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之事,却是由妙山先生牵头,那先生自然也是名垂千古,后世敬仰。”www.

这突然砸下来的大饼,让妙山先生张嘴难吃。

落了一个好名声,可太子却又以毁他名声,逼他入仕,这真不像是一个太子所为。

妙山先生仍然是愁眉百结,沉默了数刻后,他又再一次抬头看着周锋,问道:“殿下对当今局势,是何主张。”

周锋望着眼前的大峰山,此刻,人立于山脚下,显的无比渺小,而峰顶,郁郁青翠,风景独好,可想要攀上去,却是那么的难。

“本宫向来,主张一句话,拳头有多硬,办的事,就有多大,文能固江山,武能镇四方,和平并不是靠磨嘴皮子就能护佑百年的,战争才是维持和平的主要形式,本宫见解,打得一拳开,避免百拳来。”

妙山先生更是把眉头都皱结了,他是个文人,他主张的是温和治国,以礼治邦,这跟太子周锋的想法,起了强烈的冲突。

“殿下,杀性太重,未必是好事。”妙山反驳道。

周锋点了点头:“国土是需要士兵的刀枪去丈量的,而不是文人的笔杆子写出来的,兵戈仍是国之利器。”

周锋至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无非就是想起了宋清晋两个朝代,何等的耻辱。

割让,妥协,只会让那些敌人步步紧逼,最后还是需要武力解决。

如果一开始就以礼相交,在敌方的眼中,这是懦弱可欺的表现,那对方就更加得寸进尺,局面也更加的维艰。

“狮子病了,狗分而食之,大商帝国虽然风雨飘摇,却也由不得那些金人,辽贼,南蛮,东瀛窥视,这是国之尊严。”周锋眼里露出了浓烈的杀气,语气坚定,如雷霆奔涌。

唐轩在旁侧听着,血液沸腾。

妙山的脸色,已经很难看了,太子说的这一切,跟他的治国理念背道而驰。

他更看好的是韬光养晦,等到天时地利人和,再一举得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