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辽总督的人选上,众人意见不一。
兵部尚书王家彦举荐吕大器出任。
吏部尚书邱瑜推荐袁继咸。
户部尚书谢三宾觉得马士英比较合适。
礼部尚书黄锦则认为现任蓟辽总督王永吉就可以。
崇祯目光扫视一周,最后落到内阁首辅范景文身上。
“范阁老没有要举荐的人吗?”崇祯问。
范景文不动声色的回答:“朝中文武皆是贤良,无论谁担任平辽总督,臣和内阁都会倾力支持!”
范景文的意思很明显,他不举荐任何人担任平辽总督,但是谁当总督他都支持。
最先表态平辽的是他,可是他没有举荐任何人担任平辽总督。
在一般人眼里看来不合常理,可是在崇祯和满朝大小狐狸眼里看来非常合理。
范景文是内阁首辅,文臣之首。
官场就是战场。
只要想给朝廷做实事,无论多么谨慎都会犯错。
这和做家务一样。
刷碗的会摔碗,做饭的会糊锅。
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
范景文内阁首辅的职位和权力已经是官员可以到达的顶峰,再往上只是一些虚职,并无实权。
平辽这种大事看似是前线的战争,实际朝廷内部也在博弈。
前线打的是胜负。
朝廷内部争的利益和权力。
前线最忌临阵换将。
朝廷也一样,如果临时换掉首辅带来的内部影响不比前线小。
范景文当务之急是少犯错或者不犯错,只有这样才不会掉出权力中心,朝堂内部才不会乱。
其他人不同。
他们还有往上爬的空间。
平辽就是机会!
崇祯对这种政治生态了如指掌。
他看向司礼监掌印太监高时明:“把诸位尚书举荐的人名都记下来,朕要好好斟酌一番。”
“是!”
接下来,众人又商议此次平辽需要调动的兵马数量,需要的钱粮等。
当然,这些数字只是启动数字。
战争机器一旦运转起来就无法停止,需要不停地往里面砸钱,直到其中一方无钱可砸。
商议了许久之后,内阁首辅范景文给出三个数字:“陛下,此番出兵辽东至少需要十二万步骑,三万水师外加五百万两白银。”
“五百万两银子能花多久?”崇祯问。
“在只发兵饷和粮饷,不考虑抚恤银的情况下,这些钱大概能够支撑二十个月。”户部尚书谢三宾回答。
“二十个月!”崇祯心里那根弦突突直跳。
怕什么来什么。
朝廷之前就有亏空,幸亏有王之心的开矿收入作为补贴。
现在新的缺口来了,想补齐缺口就得给王之心增加任务,或者另辟蹊径。
给王之心增加任务很不现实。
从开矿至今,崇祯每天能都接到江南官员递上来的题本,内容都是弹劾王之心欺压士绅,以权谋私,公报私仇...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罪名引起了崇祯的注意:煽动百姓暴乱!
看到这个罪名,崇祯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有些高兴。
他看到了汹涌的民意,看到了百姓奋起反抗士绅压迫的决心。
此举虽然会造成地方动荡,但也打击了士绅在地方上的权威。
为将来皇权下县做好铺垫...
他现在承受的压力已经很大了,不能再增加任务。
既然不能增加任务,那么就得寻找其他增加收入的办法。
货币改制百分之三的利润固然可观,但铸币需要时间,短时间内还是凑不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