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主挥手道:“没有没有,老汉在这钧城也过了大半辈子了,哪里有什么祥记......”话说到这里,老汉忽然停了一下,然后手托下巴略微想了想,这才道:“哦,你是说祥记?钧城灯笼铺嘛,倒是有个祥记的名头,不过那已经是四五十年前的事儿了,那时老汉都还小呢。嗨,反正是久的很了,自从连亲王来到钧城后城中百姓便有了中秋燃放祈天灯的风气,灯笼铺也开了不少,谁知道现在的祥记还有没有,反正我是没听说过了。你可以去西市看看,不过可不一定能找的到。”
狗剩点头,然后拿起小可可刚刚放下的一串如意珠,询问了价钱,付了些铜板,再次向摊主道谢。小可可本来无意购买,不过看那摊主跟狗剩说了这么多话,也就不说什么了。小可可与狗剩离了那摊子之后,有点好奇的问道:“怎么,你也要参加那中秋灯会?”
狗剩嗯了一声,并不多说,小可可却笑了起来,道:“那你可要小心了,中秋灯会虽然热闹,但也不是谁都能去的,你现在不过是个学宫里的下等杂役,若是在灯会上不小心惹了什么有来头的人,可要吃不了兜着走喽?”
狗剩心道我惹的人还少?不过面上却不动声色,只是淡淡道:“只点几盏灯而已,点完便走,能惹上谁。”
小可可撅了撅嘴,也不说什么,只道:“那好吧,咱们一起买灯笼去。”
顺着东市正门笔直朝西走,便能到第一个十字街口。此处联通东西两市,路面极为宽阔。又临城中河道而建,河畔遍植杨柳,虽然秋季,可杨柳依旧依依,风过摇曳,极为可人。狗剩与小可可顺着向西的路行了不久,便能看见西市的人头攒动了。入了西市,再顺着街道走上几步,穿过几个不大的巷子,就找到了专卖灯笼的几家店铺。可惜的是来回走了几遍,也没找到名叫祥记的那家店,狗剩不觉有些气馁,心想那位不见天日的爷也不知道多少年没出去过了,这灯笼铺随处可见人人可开,物换星移,哪里还能找到近乎百年的老字号?
如此想着,狗剩便叹了口气,天气有些闷热,秋老虎来势汹汹,狗剩随处找了个卖酸梅汤的铺子,与小可可一起要了两碗酸梅汤,权当歇歇脚。
西市与东市由钧城中轴道分割开来,每日开市与闭市时间也由朝廷制定,管理极为严格,时不时就能看到衣甲鲜亮的巡城甲士来来往往穿过坊市绕街而过。坊市中还平均分布着四个市令堂,方便管理坊市,坊市四周还砌有高大围墙,用以隔开居住区与里坊。像平日里一些茶楼会馆,酒楼客栈,也都开设在坊内,不过经由官府划定了更为清楚的地界,与杂货店铺则又有一道分界。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行商经营,便导致了很多中型城市都出现了坊市之华丽气派远超地利更为优渥的其他地方的滑稽局面。只不过以钧城之地位自不能与其他城市同日而语,自然也就不存在这种奇异景象。不过狗剩放眼望去,倒是发现了不少向此方向发展的苗头,于是又想起在书楼里看到的一本吴国江南盐铁转运使写的《里坊变制疏》,里面写道神州坊市发展迅猛,古时制度已无法应对如潮商业,便提出要开放坊市的想法。不过并未获得诸国国君赏识罢了。出人意料的是此疏刚一问世,最为恼火的竟然是最为支持商业的吴国君主。后来这位转运使大人自然官运多舛,从盐铁这个天大的肥缺上被拉回京都做了一个礼部的左侍郎,清粥萝卜毫无油水,好不凄惨。
不知不觉,狗剩又出了神,将他拉回现实的,还是酸梅汤小老板的一句话。
那小老板看着来来往往买灯笼的人,低声自言自语咕哝了一句:“好在祥记灯笼铺就在自家隔壁,回头跟阿爹招呼一声,让他去祥记多拿些祈天灯回家。”
狗剩一拍大腿,呵呵笑着回过头看向年纪轻轻的酸梅汤小伙子,笑道:“这位小哥知道祥记?可否带咱去一趟?”
本部小说来自看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