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强沉默一阵才又开口道:“小李,你来到三亚也有数月了,以你之见,海汉可有不如大明之处?”
李清扬沉吟道:“海汉治下,民生太平,市面繁荣,要说治理地方,的确是好手。只是这些人不尊先贤,不敬正统,这蛮夷的思想却是个大问题。若是他们肯归顺正统,投降朝廷,未尝不会有一个好的出路……”
“小李,此言差矣。”贺强轻声打断了他的话头:“若是他们归顺朝廷,只怕朝廷第一时间就会治他们的罪!”
“这是从何说起……”李清扬话一出口,便已经醒悟过来。
果然贺强接道:“这些海汉人既会治世,又懂练兵,还会赚钱,你觉得朝廷会让这种无所不能的人继续存在下去吗?若我是朝廷高官,听到有这种人存在,恐怕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将他们抓起来杀了!”
“贺管事这也是一家之见,朝廷任用贤能也是传统,未必会怪罪这些不懂大明律法的海外来客。”李清扬还是下意识地为大明官方分辩了两句,只是这话说出来也的确没什么底气。他作为现任锦衣卫,当然知道很多官场上的秘密,像海汉这种海外来客,想要不通过科举的形式而进入到大明的官僚体系,可能性微乎其微。
“他们如果只是一群海客,来大明混口饭吃,那或许是没什么问题。但事情难就难在他们太能干了,几乎无所不能,无所不精,大明的官场……养不下这群人啊!”贺强这话要是敢换个地方说,李清扬立刻就可以用“妄议朝政”之类的罪名把他抓回衙门里修理修理,但在三亚这地方,却是没人会在意这种事情。
李清扬不止一次听到海汉人在公开场合议论大明的状况,在这些人眼里,强大的大明帝国似乎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对象,施耐德甚至将其简单定型为“资源供应地和销售市场”——尽管李清扬并不是很明白这种说法的具体含义,但很显然并不是什么很好的形容词。
至于对大明官场的评价,李清扬倒是听郝万清提到过一次。郝万清当时的话说得非常重,因此给李清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大明朝廷靠着现在这批官员,结果就只有一个,要完!”
郝万清当时并没有给出什么干货证据,但就是这么一说,也让李清扬感到极度的不安。要知道海汉人对大明官场上一些大事件的预测,从来都是百分百全中,没有出过任何的误差。像郝万清这样的高官说出“大明要完”这么严重的判断,李清扬认为他并不是顺口一说,而是海汉人真的知道些什么。
对于贺强的看法,李清扬现在只能以不予置评的态度来应对。在这地方他也没办法亮出锦衣卫的身份来耍威风,那样做完全就是自寻死路——只要他亮明官方身份,那一刻对海汉而言他就失去了存在的作用。
李清扬也知道贺强并不是无意识地跟自己聊到这样的话题上,事实上类似这样的谈话,几乎每隔一两天就会有一次,而每一次谈话中总会有一些触及到李清扬心底的内容,让他的政治立场越来越不稳定。李清扬相信这些谈话极有可能就是安全部有意安排的,尽管他自认是一个心志坚定忠于大明的人,但前面就已经选择了屈服,现在想要再坚决地拒绝这种软性洗脑的谈话就很难了。
李清扬正陷入沉思中,一名伙计从店外快步进来报告道:“贺管事,外面来了两名警察,说是我们这发放药剂的队伍挡了道路,让我们收一收。”
李清扬闻言醒过神来,起身道:“在下先去看一看。”
李清扬到了门外,见两名穿着黑色警服的年轻人正站在队伍的最前面,指挥着长长的队伍排成蛇形阵。李清扬见这两人有些眼生,瞥了一眼他们腰间武装带上别着的手铳,不敢怠慢连忙上去道明了身份。
其中一名肤色黝黑的警察开口道:“你就是福记的活动负责人?你们搞这个免费发药的活动,有没有在港区管委会报备?”
“有有有,手续都办好了的!”李清扬赶紧从怀中取出文件,摊开来展示给这警察看。当时办这活动的时候他并不知道需要向海汉的衙门报备,还是贺强提醒他之后,才匆匆忙忙地赶去补办了手续。
那警察看这文书上的确是盖有胜利港管委会的大印,面色这才稍稍缓和了一些:“以后搞这种活动,要限制排队的长度,你看看你们门口这队伍,把街面都给堵住了!”
“是在下考虑不周,这便让伙计去疏导人群!”李清扬现在也只能把这笔帐记在贺强头上,要不是被他拉进去喝茶聊天,自己在这里盯着哪会出状况。
说话间贺强也出来了,不过他一出来看到这两个年轻警察便笑了:“符力、小宝!好久没看到你们两个大少爷了!”
“贺管事在啊!”刚才与李清扬交谈的警察咧开嘴笑着应道:“还以为你老人家回广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