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赶紧作揖道谢,毕竟他们自己事后写报告请功,肯定比不了王汤姆这种身份的高官代为请功。
王汤姆又道:“你们两个分一下工,拿一个人去码头,辨识一下我们抓到的荷兰人,看看里面有没有什么漏网的大鱼或者危险分子。另外一个人就去跟着民团清查本地的民众,把有手艺的匠人、会读书写字的文人、有过从军经历的退伍老兵,都分类鉴别做好登记。回头运走移民的时候,也好替他们安排去处。”
两人应了一声,便各自领命做事去了。
岛上未经鉴别的民众还有三千多,要把这些分分门别类地做完登记,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够完成的工作。王汤姆虽然贵为海军司令,但这次出征纳土纳岛由于航程遥远,船队运载兵员和补给尚且稍显不够,因此并没有配备民政方面的官员,现在也只能由军方暂时代管岛上的民政事务。
穆夏柏则是带着人先把荷兰人的据点给翻了个底朝天,将据点里所有值钱的东西先收到一起,命人打包装船——这些东西可是必须运回大本营的战利品。至于参战部队的犒赏,军方会另行以流通券的形式进行发放。
荷兰人的这个据点隐隐有一点棱堡的味道,外围是石头砌成的围墙,厚度在四尺左右,但高度只有两米出头。这道石墙在正面有四个突出部,原本是架设了四门小口径佛郎机炮,除了打击敌人之外也可以利用夹角对攻击据点大门的敌人进行射击。墙头上也有比较简易的火枪射击孔和瞭望孔,但墙外并没有护城河或者壕沟之类的防护设施,在被海汉民团的火炮轰塌了一角之后,这道墙就相当于被开了第二道大门出来,而且是毫无遮掩。因此据点里的荷兰人才果断地放弃了抵抗,选择向海汉投降。
荷兰人的这个据点虽然比较简陋,甚至连称作城堡都还有点不够格,但想想本地也就这么三千多的人口,又没什么特别的出产,荷兰人建了这么一个据点已经算是很大的投入了。不过从今天开始,这个据点的归属权就由海汉掌控了。穆夏柏在看过港口的建筑之后,已经决定要将这里改建为本地的官邸和兵营。
当然在现阶段也很难有条件进行比较大的改建工程,也就是让士兵们先将这个乱哄哄地地方好好收拾收拾,把牲畜窝棚之类的东西迁出据点之外,免得整个据点里始终都是一股臭烘烘的味道。荷兰人被赶走之后空出来的居所,倒是正好用来安置民团士兵。
穆夏柏先将营部从港口搬到这里,将太阳能电池铺设到据点中最高的房顶上,然后牵线连接电台,向大本营发出了占领纳土纳岛的消息。此刻已经是下午六点左右,民团从早上出发,仅仅耗时一天,就夺下了这个岛屿上唯一的港口和市镇。
打下这里虽然很轻松,但海汉在事前为此所做的各项准备工作,以及事后改造这里所需做的工作,至少要持续一整年的时间。而军方为了这次行动花费了超过四万元,这笔钱也有待于纳土纳岛进行开发之后创造经济利益来补上。
五天之后,本地民众的登记工作总算是告一段落。除开已经被全员关押起来的荷兰人,目前统计到的人口为三千四百七十一人,另有大约不到三百人散居在岛上各处,还需要花时间慢慢进行统计。
现有人口中,汉人或是有汉人血统的后裔站了绝大多数,东南亚土人只有不到两成。令王汤姆感到高兴的是,在本地民间汉语和汉字依然是比较普及的沟通手段,这样临时指挥部就可以利用张贴安民告示的方式来安抚本地居民。
当然了,安民告示也并没有打着海汉旗号,只是自称为海外汉裔,来此解救受到红毛鬼统治的汉人。为了安抚人心,海汉民团还以家庭为单位,向本地民众发放了少量食盐和稻米。而这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民众的敌意明显减少了许多。在这些人眼里看来,被汉人统治当然是好要过被红毛鬼统治,至少是同根同族,不像红毛鬼那么可怕。
与此同时进行的还有港口的改造工程,民团从本地临时征发了三百多民夫,在港口附近建造岸防炮炮台。海汉民团这次出征的时候还特地装运了十来吨水泥,目的就是为了在这里修筑炮台用的。炮台越快建成,纳土纳岛的安全就越早得到保障。
4月24日,指挥部发布了第二条安民告示,宣布将纳土纳岛更改为荷兰人占领之前的名称,即安不纳岛。这个决议倒是得到了本地人的一致拥护,荷兰人在17世纪初占领这里之后,就将岛改名为安博纳岛,后来又改为纳土纳岛,慢慢就割裂这里与大明之间的关系。不过现在既然已经变了天,那么将岛名更改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当然了,这个更改并不会让安不纳岛回到大明的治下,仅仅也只是出于执委会和军方几个高层的个人意见而已。
4月27日,一艘来自于巴达维亚的荷兰货船愣头愣脑地驶入了港口。这艘目的地是台湾岛的货船原本只是想在这个港口补给一下食物和淡水,但根本没想到这里已经换了主人。
海汉民团不费吹灰之力就控制了这艘船,为了暂时保守这个岛的秘密,船上所有的人员都被暂扣下来,而这艘船也顺理成章地成了海汉民团此行的又一件战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