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一同听课的其他人中,倒是有两三个人一直在拿着笔记录谭举任所说的话。韩正山注意到他们所拿的并非普通的毛笔,而是一种金属笔尖的笔,面前还都摆着一小瓶墨水,写一阵便要用笔蘸墨,用法倒是与毛笔一致。谭举任在派出所的时候也见过黄同阳使用这种笔,据说笔尖是精钢所制,海汉人称之为“钢笔”,写出的字笔画极细,一张纸可以书写的内容也比毛笔要多得多。
能熟练使用这种钢笔进行书写,显然不会是新近才抵达海汉的移民,韩正山不问可知,这几个同僚肯定是在海汉国入籍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韩正山当下便决定等谭举任讲完之后,要去找这几位仁兄套套近乎——不是为了他们使用的书写工具,而是把他们做的笔记借来看看,免得错漏了这讲话中的重要内容。
这批将要随谭举任南下的干部中既有韩正山、吕义这样的新移民,也有几名已经在机关里工作了较长时间的老归化民。虽然无法全部启用有经验的干部,但执委会还是希望能安排出以老带新的阵容,让南下的工作组在当地开始工作后可以快速上手,不至于因为经验欠缺而让所有部门都无法良好运转。至于类似治安官这种相对不那么稳定的职位,有谭举任和当地的武官盯着,倒也不太会出什么大的岔子。
而随后几天的课程,都是由各个部门的“首长”亲自登上讲台授课。这些学员们虽然已经有干部职称,不过在“首长”面前也丝毫不敢表现出松懈怠慢,不管听不听得懂也得打起精神硬撑下来再说。韩正山倒是通过这些课程又加深了对海汉官僚体系和各个部门的了解,每天与吕义等人闲聊的话题,也都是在讨论相关的内容。韩正山自嘲小时候若是有这样的学习劲头,只怕早就考上了功名,如今至少也是个秀才甚至举人了。
当然了,在培训班里所学到的这些东西,跟大明科举要考的经史子集并没有什么联系,而是让这些菜鸟干部们在短时间内尽可能掌握管理民众,维持机构运行的方式方法。这些理论并不高深,他们所欠缺的也就只是实践经验罢了。
从培训第三天开始,所有学员在主官的带领下,到移民营中开始挑选和登记南下的人选。谭举任所分配到的移民配额是八百人,这其中包括了一百七十余名已经确定下来的归化民,剩下的名额就要从移民营地中挑选了。
按照民政部一贯的做法,在几天之前就已经开放了自愿报名,而移民所将得到的好处除了移民补助、土地、房屋等等诸多优厚待遇之外,还有就是被统一缩短到一百天的入籍考察期。只要在抵达当地一百天之内没有犯下明显的过错,那么就可以自动获得海汉国籍并享受国民待遇,这对新移民来说,要比留在本地竞争有限的入籍名额容易多了。
当然了,新移民们并不知道他们将要被分配的具体地方在哪里,否则其中很多人可能会因此而打退堂鼓,毕竟要去到三亚以南几千里的海外,也不是每个人都愿接受的前景。
韩正山当然已经通过这几天的授课知道了自己将要去往的目的地,但其实知道跟不知道的差别也不是很大,因为他根本就想象不出当地到底会是什么样的环境。但有一件事是确定无疑的,那就是被分配的地方再怎么遥远,也同样是海汉治下的国土,所有的规则和社会体系跟三亚并不会有太大的差别。最重要的是当地驻有海汉军队,倒也不用太担心安全方面的问题。
对海汉了解程度有限的新移民,更关注的是去往当地和留在三亚的待遇差异是否划算。不过即便他们不参与南下移民,最终的分配也不见得能留在三亚,多半还是会派往外地,到时候就未必有主动报名南下这样的优厚待遇了。当新移民们意识到这一点后,报名的人数还是相当多,大大超过了官方最初的期望值。
这样一来,谭举任等人的任务就轻松多了,他们只需要从报名者中挑出合格的人就行了,而不用强行从移民营拉走一帮人,用武力押送他们去南方的殖民地。
韩正山也是挑选移民的面试官之一,但因为移民人数众多,这种面试其实也就只是走个过场,让他们这些新上任的干部熟悉一下工作流程而已,根本就没有挨个进行审查的时间。只要看看四肢健全,没有明显的肢体残疾或是疾病,智力正常能听懂命令,基本上都能合格。不过韩正山还是对其中一部分人留了意,因为到达当地之后,他就得在短期内组建起治安机构,而仅凭他和将要跟着分配过去的七八名菜鸟警察,大概很难有效管理当地的治安状况,所以必须还得要扩大编制才行,而征召对象肯定就在这些新移民当中了。
对移民的登记挑选工作一直持续到培训期结束的时候,接下来的几天时间,各种补给物资便开始逐步在三亚港和胜利港装船,而韩正山等人则要在此期间让即将南下的这批移民了解他们的职权分配,知道自己在接下来的一段时期内该听谁指挥,向谁负责。换言之,就是将他们前几天所接受的培训内容,转换身份然后再对这些新移民进行宣讲。这一方面是加强他们对于自身工作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是让这些移民对抵达当地之后的社会分工有所了解,不至于到时候对干部们的指挥有误解或抵触情绪。
三天之后,一切准备就绪,南下移民船队出发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