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海汉来说,整个东亚地区都应在未来被纳入治下,而进入东亚地区的主要海上航道,自然也就成为了海汉必须要控制住的关键地域。如苏门答腊岛南北两端巽他海峡和马六甲海峡,爪哇岛东端的龙目海峡,加里曼丹岛和苏拉威西岛之间的望加锡海峡等等,长远来看这些关键航道的重要性其实都不亚于福建海峡。
以前这些关键航道都被先下手为强的西方殖民武装掌控,但随着海汉实力的日渐壮大,自然也要设法一点一点地将这些地区的控制权收归己有。
海汉的这种主动出击自然也引发了荷兰人和葡萄牙人的不安,虽然名义上他们都是海汉的盟友,但人心隔肚皮,他们也不敢确定海汉在逐步掌控这些地方之后会不会动手驱逐自己,毕竟排除地区内的竞争者就是西方同行最常用的手段。更何况海汉目前的行动已经表明,他们的活动范围可不会止步于这几处海峡,一定还会继续向西扩张。
不过海汉倒是没有他们认为的那样急切,在逐步对这几处重要航道形成控制后,海汉就再次将注意力放回到北边的大陆上。
此时大明南方沿海地区已被海汉蚕食不少,福建也陷入了事实上的分裂状态,再加上山东、浙江两地的沿海已被海汉完全控制,大明的领地正呈现出被迫向内陆收缩的状态。
而大明却已无暇顾及南方局势的恶化,因为北方所承受的军事压力已直接威胁到了京城的安全。与满清的交战越来越频繁,而由此所带来的人员和物资的消耗也非常巨大,尽管近一年多的交战状况已经不再像以前那么被动,甚至明军有时候还能占到一些便宜,但这种消耗战还是不可避免地迅速抽干了国库里本就不多的银子。
海汉在这个时候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由海汉向大明提供战争贷款,但这些贷款只能用于海汉所产的各种军火装备。而用于获得这些贷款的抵押物,便是目前已被海汉占领的大明沿海各处州府。
海汉的目的已经表现得很明确,便是要找一个合情合理的官方途径来正式接收这些地方。
要筹到足够的军费,要么使用海汉的贷款提案来解决燃眉之急,要么就只能对内发力,从民间加征更多的赋税。但无论用哪一种方案,对大明来说都是极为艰难的选择。
由此在朝廷上引发了极为激烈的争执,兵部和户部都希望能够得到海汉的协助,否则前线部队将难以保持应有的战斗力,若与之为敌只会让当前的形势越发艰难,甚至有可能会出现南北夹攻的局面。
而以言官为代表的一部分官员则是坚称朝廷不应向海汉妥协,认为应该出兵平定南方福广等地的乱局,收回本属于大明的领土。当然了,这个过程中需要大明派遣多少军队,花费多少银子和物资,会有多少人背井离乡,战死沙场,这些言官不知道也不会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