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夏侯惇对朱广说,在世人眼里你是护国功臣,但在豪门大族眼中,仍然不过是个游侠。这话朱三不止一次地听过,但从夏侯元让口中说出来,却真真有些刺痛。也就是在那时,他就下定了决心,而邺城几大家的命运也就此注定了。
“主公?”见他久久不语,神情阴鸷,贾诩猜到了几分。
“先生,你觉得我朱广为人处事,待人接物如何?”
这是有公论的,贾文和立即答道:“主公虽赶自行伍,但却能礼贤下士,仁恕宽厚,这一点想必任何人都没有异议。”
朱广自嘲地笑了:“现在看来,光这样不行啊。我待人以宽,人却以为我良善可欺。冀州这些大族们,尽管我百般地示好拉拢,可他们打心底里是看不起我的。他们的父兄子弟追随袁绍而去,家眷族人却仍旧留在冀州享受着我的保护和礼遇。人,不能总占便宜不吃亏吧?”
听到这里,贾文和已然明白主公的打算。
关于贾诩的出身,《三国志》虽然没有记载,但从其他一些与其相关的史料分析,他应当是士族子弟无疑。既然作为“体制内”的人,他当然明白当今天下,谁都能得罪,但不能得罪士族。
所以,他提醒道:“主公可曾想过后果?这邺城几大家,在冀州来说算不得最大的门第,但若是处置不当,整个河北士族都会对主公有看法。现在的局势是,主公虽然击败了淳于琼,处境有所好转,但危机仍然存在,安抚住他们才能保持河北的稳定。”
朱广暂时没有回应,而是反问道:“先生,士族势力为什么庞大?”
贾文和不假思索,脱口就道:“累世簪缨,既富且贵。”
“这只是表象。”朱广道。“士族势力之所以庞大,不在于说他们有多少人在作官,而是他们把持着大汉的经济,舆论,乃至政治。尤其重要的是,他们垄断着知识和向上晋升的道路。”语至此处,他一指远处耕作的农夫们。“比如这些人,你说他们想不想作官?”
贾诩很坦诚:“自然是想的。”
“可问题是,他们根本就没有这机会。要作官,就得读书,可无论官学私学,大门都不是朝他们开的,其绝大多数人终生没有摸过书简。所以这些人老子干什么,儿子还是干什么,子子孙孙面朝黄土背朝天,而士族因为垄断着各种资源,只会愈发强大。”
他这一番言论,在贾诩听来,虽谈不上震撼,却也相当新鲜。遂道:“卑职不料主公对士族还有如此研究?既然主公明白个中道理,就应该知道,拉拢士族豪强,是成就大事之必然。”
朱广叹息一声,这才将话题拉了回来:“我何尝不知?你我都是外来,要想在河北立足,必须取得他们的支持。此前,我一直在努力让他们知道跟我合作的好处,但现在,却有必要也让他们明白不合作的坏处。”
“可是主公仍旧没有回答卑职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