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与温彦博的交谈,苏游终于得知了他们四人的名姓。
其中两人,正是温彦博的兄长和三弟,名字分别为彦弘和彦将,表字则为大雅、大临、大有;余下一人,名为李琛。
温彦博的父亲为温君悠,原是北齐的文林馆学士,入隋后则为司隶大夫,与薛道衡算是同事。
因为这同事关系,温君悠与薛道衡倒也有些交际,更因为温彦博的才名,薛道衡甚至夸赞过他为“卿相之才。”
有了薛道衡的张目,温彦博与薛道衡的关系自然不坏,相应的,温彦博与李纲的私交也是极好的,并且,他当初也是杨勇的太子舍人;杨广登基后,温彦博的仕途就走向了泥潭,更因为薛道衡的死于非命,他们现在可算是雪上加霜,早就无官一身轻了。
往往又是他们这些人,最是对官场充满了怀念,当他们听说苏游之名时,又不由得升起了一丝希望。
苏游自我介绍之后,温彦博当即又站了起来,口中称呼道,“苏御史.......”
苏游也站了起来,摆手说道,“大临,你我都是同道中人,还是直接称呼名字的好,你我能在此相遇,也算是前世修来的缘分。”
温彦博点了点头,郁闷地说道,“自苏高二公被罢免之后,我兄弟二人便丢了官职,最近半年都在四处游历;说起来也是前几日才到义珍家,而后便结伴来琅琊瞻仰文物了。”
自从苏威和高颎被贬后,各处的官吏发生了一些变动,温彦博与兄长也在其中,这是苏游所不知道的。
至于温彦博口中的义珍,自然说的是李琛了;而他的三弟温彦将,因为年轻的缘故倒还没有走向仕途。
“原来如此,不知你们兄弟可曾到过齐郡?我听说高公似乎在齐郡的起点书院做了客师呢。”苏游料想他们也是出来游历散心的,但没想到他们这一散竟然散了半年,于是饶有兴致地问了起来。
之所以谈及齐郡,自然是因为颜师古也同样与薛道衡李纲交好,并且颜师古也是受了李纲之累才丢了官职的。
温彦博赧然道,“是吗?高相竟然也在起点书院?那我们的齐郡之行倒迫在眉睫了。说起来当初师古被罢免的时候,我们还极力排解他,谁知几年之后,我们都远离朝堂了,但他却有了自己的事业。”
说起颜师古,苏游与温彦博顿时便有了新的话题,温彦博的兄长与李琛也都参与了进来。
倒是温家兄弟中最有的温彦将一直不曾开口说话。
王伯当和吕笙倒没想过苏游早年也有落魄的时候,而且在最落魄的时候竟然还创立了起点书院,一时之间,两人对苏游都有了仰望之心。
苏游可没想到聊起那些心酸的往事时还能刷好感度,说起来当时办起点书院,其实也是因为无所事事,哪想现在这般想去哪都得计算好行程呢?
聊了一圈,最后难免又回到了苏游的身上。
说起行程,苏游自然没什么好隐瞒的,于是侃侃谈到,“我最近也是忙得了无头绪了,事情来得应接不暇,今天还在琅琊,明天就得下江都了;若你们一意要去齐郡看高公与师古的话,我倒有几封书信麻烦你们带过去.......”
“举手之劳,何足挂齿?”温彦博无所谓地说道,朝廷的谣言,他们多少也算是听到了,自然是有关苏游斗张氏和元氏的。
温彦博兄弟当然不会看好苏游,虽然苏游身后有杨广的一意支持,但让他这种小鱼小虾硬撼两个百年望族,这与螳臂当车何异?
苏游没见温彦博拿自己的行程做评论,心下也大抵了解他们对自己的态度了,却又装作有意无意的样子关心他们道,“不知接下来大临对未来有什么打算?我是说去齐郡之后。”
“也就只能回乡等待陛下突然想起我们了。”温彦博有些苍凉地回应道。
“不知大临对出版社有何看法?”苏游试探性地问道。
“自然是极好的。”温彦博不会不知道活字印刷是苏游的发明,报纸能每天出版自然是得益于活字印刷的诞生了。
可印刷业发达了就没有害处吗?至少现在的贫苦书生难以以抄书来赚取零花钱了。
苏游当然听得懂他的虚与委蛇,只好装傻充愣道,“我有个好兄弟在余杭办了份报纸,但他这阵子却出海了,报纸的发行恐怕由此陷入了瘫痪,不知几位温兄和义珍兄能否帮这个小忙呢?”
“这个嘛......”温彦博对于苏游的提议显然不能拒绝,因为通过办报纸而发迹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比如王贞孙山杜如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