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这些新的认知,我们正在制定新式快速战列舰的技术标准,以便各造船厂铺开他们的设计方案。我们目前已经基本确定,最高航速标准应在30节以上,并且能够以20节航速持续航行12000海里;采用全新的52倍径主炮,能够在30公里的距离上击穿当前任何一艘战舰的水平装甲,或在20公里的位置击穿任何敌舰的垂直装甲。为了缩短建造工时,降低建造成本,我们将批量建造6至8艘,而且考虑到战时需求,这些新式战列舰不仅装备德国海军,还将同时提供给参战的盟国。”
说到这里,穆勒有意凑近一些,并且压低声音:“如果爱尔兰的两艘航空母舰发生战损,我们将用一艘新式战列舰作为补偿。”
莱费尔公爵在军政界厮混多年,一下子就明白了对方的言外之意。尽管还不能确认这位退役的德国海军元帅所描述的“新式战列舰”究竟有多么的先进,但既然被定位为德国海军的新一代主力舰,其性能和质量肯定要比20年代设计建造的凯撒级更强。自英美德三国装备16英寸舰炮的战舰陆续服役以来,他便一直对凯撒级还在使用15英寸舰炮耿耿于怀——跟美制和德制同口径舰炮相比,由奥托公司制造的15英寸舰炮存在炮管寿命较短、射速比较低、散布面积大等技术缺陷,用来对付奥匈帝国的约瑟夫一世级战列舰尚可,要是参加亚速尔群岛战役这样的诸神之战,难免在战斗中落于下风。
“此外,基于马肯森级和提尔皮茨伯爵级的作战经验,我们还将建造最高航速标准为33节的8-10艘新式战列巡洋舰,以担当侦察舰队主力或分舰队旗舰,这批新式战巡同样适用于我刚刚所说的原则。”穆勒透露说。
“这可是相当一大笔军费投入。”莱费尔公爵试探道,“想必已经超出了国会批准的战争拨款吧?”
德意志帝国的政体是二元制的君主立宪制,皇帝掌握着绝对的实权,有任命首相和高级官吏、召集和解散议会、宣战、媾和的权力,同时是军队的最高统帅。预算权和立法权归属于帝国国会、联邦议会,战争爆发后,帝国国会将投票通过战争拨款,然后无限期休会,直至战争结束。这意味着战时权力完全掌握在皇帝、首相以及军队将领手中。
穆勒轻笑道:“不,事实上,目前的投入远未达到战争拨款的上限。即便超出,也是为了打赢战争,有何不可呢?”
对于这个回答,莱费尔公爵除了羡慕还是羡慕。20年代中后期,经济危机席卷全球,意大利王国未能幸免,企业倒闭、工人失业导致社会动荡,崇尚武力和军事扩张的军国主义思潮不但在年轻的军官群体中受到追捧,在上流社会也颇有市场。1929年,社会党首、民族主义者伊万诺-博诺米出任意大利首相,对内推行社会改良,对外加强与美英等国的经济贸易和政治外交合作。近四年来,意大利的经济形势有了一定的好转,但是能够投入海军建设的经费依旧非常局促。
接下来,穆勒开始“进攻”道:“我原本以为意大利会像爱尔兰一样坚定不移地加入这场伟大的战争,没想到……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贵国迟疑彷徨呢?”
“元帅阁下此言差矣。”莱费尔公爵以冠冕的方式回应道,“意大利一直忠实履行着同盟国成员义务,在由贵国发动的这场战争中,至少保持了善意的中立。”
在说到“至少”这个措辞的时候,意大利人的语气稍稍放缓,显然是在提醒对方,意大利的参战并非没有可能,关键是看德国能否给出令人满意的参战条件。
意大利人所言不虚,同盟国的军事条约属于防御性质,只有在某个成员国遭到进攻的情况下,其他成员国才有直接参战的义务,反之只需要保持善意的中立。针对德国发动战争的原因,穆勒非常认真地解释道:“美英联盟拥有两倍于德国的海军力量,这对德国的国家安全构成了非常大的威胁,而且美英两国连续三任政府首脑都在试图封锁德国,限制德国的生存空间,这是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忍受的。所以,我们对这场战争的预期非常简单,打破围困德国的壁垒,摧毁仇视德国的力量……对我们而言,这是一场无可回避的战争,而且早打比晚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