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笔趣阁>历史小说>万岁约阿希姆> 第843章 争夺东北亚(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43章 争夺东北亚(中)(1 / 2)

1942年3月9日,举世瞩目之下,方兴未艾新兴的亚太霸主日本,与蛰伏多年的红色帝国苏俄,为争夺对东北亚的控制权爆发了第二次日俄战争。

当黎明的第一缕阳光照向大地时,在隆隆炮声的映衬下,成百上千的苏军战机以真正的铺天盖地之势从哈拉哈河上空飞过,场面之壮观,令参加过侵华作战以及太平洋战争的日军士兵们感到深深的惊诧与恐惧。在间隔不到一个钟头的时间里,日军在伪满东北部的7座军用机场皆遭到了猛烈空袭。日满军队部署在这一区域的500余架作战飞机,特别是部署在距离边界线200公里以内的300多架侦察机和战斗机,百分之六十以上在这一波轰炸中损毁或受伤,战损数量竟然超过了此前几个月在中国战场上的总和!

和煦的阳光下,站在诺门坎的荒原上放眼远眺,一队队双翼单发的伊-15战斗机傲然凌驾于习惯了空中优势的日军士兵头顶,尽管性能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但在吞噬掉了几架勉强起飞的日军战斗机之后,它们避开敌人重点防御地段的高射炮火,肆无忌惮地俯冲而下,对任何敢于行进在公路、田野或者村镇街道上的日军车辆和人马进行扫射。数量同样可观的伊-16战斗机犹如一只只优雅轻盈的白鹭,在高空盘旋巡弋,防备那些可能从纵深机场赶来支援的日军战机。

在苏俄空军数量同样庞大的轰炸机部队中,sb系列和db系列的轰炸机占据了大头——仅sb-2和db-3的数量就已经超过了日本陆军航空兵现役轰炸机的总数!这些于30年代中后期大批量建造的轰炸机虽然防护能力较弱,载弹量也不是很强,但胜在快速灵活,当超过2000架这种轰炸机以十多个庞大的机群分批次飞过河流与田野时,人们仿佛看到了一场可怕蝗灾的来临!事实上,这些轰炸机群所到之处,不论是边界防线还是位于后方的交通枢纽、城镇工厂,无不是烈焰四溢、浓烟滚滚!

在暂时失去制空权的情况下作战,对长期在中国作战的日军部队来说还是头一遭,但他们面临的困境还不止于此。哈拉哈河的河面普遍较窄,水流平缓,根本无法阻挡苏俄军队快速挺进的脚步。伴随着4000余门大炮的隆隆轰鸣,工兵们在漫长蜿蜒的界河上搭建起了几十座的浮桥,数以百计的战车和成千上万的士兵轻而易举地越过了河面,bc系列轻型快速战车以及c系列中型、重型战车向忠于武士道的日本军人展示着完全不逊于西方同盟国的钢铁狂潮。紧随其后的,是沙俄时代就扬名世界的“压路机”——4个方面军、99个步兵师及大量独立部队分为四个大集群从宽阔的正面发起进攻。

当苏俄战士在起伏的田野中涌动时,就连大地也在为他们的强大而颤抖!

渡河之后,罗曼年科中将指挥的苏俄第1机械化军在重炮和空军的支援下,只花费了两个多就在日军防线上撕开了一个突破口,尖刀之锋利,跟第一次哈拉哈河战役时的迟钝判若两军。午饭的时候,这支精锐王牌的先锋部队已经逼近了日军前线指挥部所在的阿尔山,在这里,他们碰到了日军新组建的第1机械装甲师团所属战车教导旅团和以善打硬仗著称的第2师团主力部队。一场激烈的碰撞旋即爆发!

日军第1、第2机械装甲师团皆是第一次哈拉哈河战役后大本营下令组建的新式作战集群,其编制构成和装备配置充分借鉴了德、美装甲部队的既有做法,它们分别由装甲战专家吉田德中将和新野利源中将担任师团长。至1942年初,两大师团齐聚东北亚,第1机械装甲师团部署在伪满洲国境内,辖第1战车旅团、战车教导旅团以及机械化步兵第1旅团,第2机械装甲师团部署在朝鲜半岛,辖第2、第3战车旅团以及机械化步兵第2旅团。除此之外,为了应对苏俄军队的大规模军事调动,日军大本营还在本土组建了第3机械装甲师团。

在日军高层看来,比照德美标准组建两个机甲师团已是超一流的配备,前期在华中和华南战场上,两支部队小试牛刀,所到之处摧枯拉朽,然而1935-1936年期间,苏俄军队就组建了7个机械化军和7个独立装甲旅,横向比较,日军的举动就如同井底之蛙一般。

每个苏俄机械化军由2个战车师、1个摩托化师、1个摩托车团、1个通信营、1个工兵营以及空军分队组成,下辖官兵36000人以上,满编装备927辆战车、290辆装甲车以及455门火炮、迫击炮。这样的部队配以严格训练,其战斗力将是非常可观的,而这也是苏军从西方同盟国军队身上摸索总结出来的全新作战模式——至1942年初,苏军装甲部队虽然还是面临着各种装备短缺的问题,但备受重视的第1-3机械化军已经达到或接近满员状态。就整体状况而言,苏军装甲部队的卡车总数达到所需总额的74%,装甲车为67%,摩托车为52%,而火炮达到了所需的70%,一些摩托化师达到了标准装备的69%,正是羽翼渐丰,只等着一飞冲天的机会。

在阿尔山,吉田德中将亲临一线指挥作战,他将建制完整、之前并未遭到重大打击的战车教导旅团顶到一线阵地,各种口径的反战车炮也被妥善地布置在整条防线的各个支点位置,将装备九七式中型战车的联队作为战术机动隐蔽于城区边缘,试图打一场漂亮的装甲伏击战。

咚!咚!咚!

从阵地上传来的炮声,听着要比榴弹炮轻柔许多,这是日军装备的37毫米和47毫米口径的反战车炮。炮位上的炮手们愈发全神贯注,片刻之后,视线中腾起了穿甲弹打中战车所爆发出的火焰和黑色硝烟。那些苏俄战车喷涂着适合在荒原地区作战的黄色油漆,但是在训练有素的日军步兵反坦克炮手面前,这无助于提高它们的生存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