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再加把劲!敌人的阵地就在前方!”连长马拉费耶夫上尉用他那粗犷的嗓音招呼着士兵们。
奔跑中的苏俄士兵们毫不犹豫地呼应:“前进!”
背着笨重的弹袋快速奔跑是一件非常消耗体力的事情,可隶属于苏俄近卫步兵第1师的年轻列兵安德烈康采维奇是个愿受点累也不要在面对敌人的时候没弹药可用的人,何况他使用的武器并不是老而弥坚的莫辛纳甘手动步枪,而是一支崭新的pps40冲锋枪这种全自动枪械在外形上跟西方同盟**队大量装备的施迈瑟冲锋枪以及伯莱塔冲锋枪有很大的不同,但原理基本一致,而且同样使用手枪弹,可配备35发弹匣和65发弹鼓,就实战性能而言,pps40足以碾压日本军队的一式冲锋枪!
突然间,一发炮弹怪叫着落下,爆炸点就在十几米开外。康采维奇眼角余光看到焰光一闪,居然有几个人影飞了起来,巨大的冲击就像是个隐形人从旁撞了他一下,顿时一个趔趄,然后脸朝下来了个狼狈的狗啃泥。
爆炸的余声犹在耳边荡,康采维奇感觉有些恍惚,战斗的信念似乎出现了动摇,就在这时,马拉费耶夫上尉的大嗓门让他和他的同志们精神一振。
“医护兵!照顾伤员!其余人,跟我冲啊!向着胜利前进!”
在继续前进了两、三分钟之后,各个连队开始分散开来向不同地域前进,康采维奇跟着自己的连队抵近了一处警戒阵地,它横向约有百米,没有二线堑壕,也没有强力的火力点,仅仅通过几条蜿蜒的交通壕与后方的主阵地相连。
“全连进入战壕,清理残敌,收集弹药,巩固阵地,防备敌人反扑!”
马拉费耶夫上尉话音刚落,康采维奇便端着冲锋枪进入了日军堑壕,这里面到处都是尸体和残肢,活脱脱一个人间地狱,但也不是没有幸存者。康采维奇扭头就看到一个年轻的日军士兵瞪着自己,他浑身是血,奄奄一息地靠着堑壕壁,手里似乎捏着一个“甜瓜”手雷。看到这家伙微微一动,康采维奇几乎惊得魂飞魄散,那玩意儿能把自己连同周围好几个同志都给炸废了。在排除危险的本能驱使下,他转过枪口就是一梭子,哒哒哒的枪声在堑壕中轻快地跳跃着
扫清了堑壕中的残存之敌,苏俄士兵们迅速将捷格加廖夫式轻机枪架好。那种连贯的嘎嘎声随即充斥在整条战壕中这种机枪自定型生产以来已经度过了16个年头,结构简单、性能可靠,可容纳47发子弹的圆形弹盘是它最醒目的特色,缺点是质量较大,而且持续射击时枪管发热致使枪管下方的复进簧受热而改变性能,影响武器的正常工作。
气息平复之后,康采维奇终于有机会好好打量一下这片战场。哈拉哈河东岸广义上是个非常辽阔的地域,苏蒙联军与日满军队争夺的主要是海拉尔以南、阿尔山以北,以诺门坎为中心的荒原地带,战场宽度达到两百多公里,足够数十万大军在此展开交锋。第一次哈拉哈河战役后,日满军队沿着边界线构筑了大量的野战工事,这个在作战地图上只有坐标没有名称的地方,便是在开阔地带挖设的防御体系,这种防御设施的雏形大概可以追溯到三十多年前的日俄战争,在巴尔干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得到了升级和发扬,而在二战初期,实施本土防御的英**队将堑壕防御战和城市防御战融为一体,然而德爱联军用坚定的装甲集群战术和步兵突击战术取得了利矛击穿坚盾的胜利,苏俄军队的高层指挥人员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下定决心,不遗余力地发展本国装甲部队和机械化步兵。
自甲午战争以来,日本军队投身一场又一场以弱击强的战争,赢得一场又一场辉煌胜利,可说是一支为战争而生的军队,日军官兵在战场上的坚韧性几乎无人能敌。在苏俄军队突入一线阵地后,部署在二线堑壕以及预备阵地上的日军很快就发起了战术反突击。看到日本军官手持战刀,士兵们端着刺刀和冲锋枪,嗷嗷地虫儿拉过来,堑壕里的苏俄士兵们毫不迟疑地用机枪和步枪予以射击。训练有素的步枪手能够在混乱的战场上搜寻并猎杀敌人的军官或者冲锋枪手,轻机枪手们不断以点射或短射向日军步兵的密集处射击,重机枪手们则毫无顾忌地进行着扫射
枪声最密集的时候,康采维奇这样的冲锋枪手仍旧保持着沉默,毕竟相比于步枪和机枪,这种自动武器的有效射程要近得多,因而冲锋枪手们一个个贴着战壕边缘,用忐忑的目光紧紧注视着吼叫着扑来来的日军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