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关于蒙山粮道控制权的争夺,一直都没有平息过。
交战的双方都非常清楚:粮道,绝不仅仅是条补给线,它根本就是条生命线!
贼兵包围太原已将近一月,然而,自从五月二十一日打过那场攻城战之后,贼兵便再未与官军有过正面交锋。
除了蒙山之外。
他们不是不想打,而是不敢打。
其实也不是不敢打,而是耗不起。
起初,他们的计划是围点打援,以战养战。等把赶来救援的官军打得差不多了,太原城必然军心浮动,士气低落。那时再以内应在城中制造混乱,城外则四下猛攻,太原城便唾手可得。
可没想到的是,就在他们打得津津有味的时候,却突然冒出个杨天义横插一杠前来捣乱,而他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更是把他们如意算盘彻底打乱。
紧接着,一场原本以为十拿九稳的攻城之战,却又让贼兵们损失惨重。
他们本就缺乏联合作战的经验,那晚的战斗又事起仓促,加之临时调整部署更让很多人无所适从,于是,战后的总结会上,便上演了一出又一出争吵打骂的全武行。
打胜了,自然是皆大欢喜,可要是打了败仗,大家当然要互相指责,彼此埋怨,结果是闹得不欢而散。三十六营的首领自此心生嫌隙,便各自以保存实力为第一要务。
至于联合攻城什么的,却是再也没人提了。
作为实力最为强大的联军盟主,高迎祥在这场战斗中也付出了相当沉重的代价——攻入城中那近万人的队伍,便全部来自于他的部队——但即便如此,他也仍是三十六营中人马最多的一支。
手里剩下的这四五万人,是他最后的本钱,也是他能够坐稳盟主之位的保证。就算仗还要接着打,他又怎肯孤身犯险?
可是,每次召集其他各路首领商讨联合作战之事时,他所能看到的,除了推诿扯皮,还是推诿扯皮。
高迎祥也知道,各路首领或许已经有些瞧他不起了。
不过,这也难怪他们。
那三支像苍蝇一般整天跟在身边嗡嗡乱叫的明军骑兵,加起来也还不到六千人,自己连这都收拾不下,又如何让别人相信自己的指挥才能?
但,这又能怪自己吗?
别说那能征善战的曹文诏、曹变蛟叔侄了,就是那个名不见经传的刘成功,自己几次把诱饵送到他的嘴边,可他连看都不看一眼。
大军不动,他也不动。大军一动,他便闻风而动。
这确实不是自己无能,只能说是敌人太狡猾!
大军行动屡屡扑空,这倒也没什么,大不了就说把官军赶得狼狈逃窜,至少面子上还算过得去。
可是,士兵的肚子却不能空着。
就算面子可以丢,粮道却绝不能丢!
高迎祥已经察觉到了杨天义的用意,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他在联合攻城上虽然缺乏号召力,但在组织保卫粮道方面,却是很有办法的。
要说这个办法,其实也是跟杨天义学的。
那就是——车轮战!
对于曹文诏骑兵的轮番叮咬,高迎祥已经有些麻木了。但对于以牙还牙地轮流攻打蒙山,他还是充满激情的。
而且,在这件事情上,各路贼兵首领也是很给高迎祥面子的,对他所做出的排班计划,大家也都一一遵从。
毕竟,这事儿关系着大家的共同利益。粮食没了,谁都得饿肚子,更何况,隔三岔五地打上一仗,总比整天呆在营地没事干要好吧。
于是,在蒙山一线,便成了官军与贼兵唯一交锋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