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笔趣阁>都市小说>1978合成系文豪> 第292章 双管齐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92章 双管齐下(2 / 2)

1922年创刊的一部月刊,之后陆续出版世界各国文字版,逐渐成长为全球读者最多的杂志。拥有48个版本,涉及19种语言,畅销于世界60多个国家。

是世界上最畅销的杂志之一。

在60年代,《读者文摘》的国际中文版创刊,在香港和宝岛省两地都有出售,首任总编辑是文豪林语堂的女儿。

这个国际中文版的《读者文摘》,也少量的进入了中国内地,在内地发行。

可惜水土不服。

每期刊印数只有数百本,没产生影响力,也赚不了钱。

甘肃的《读者文摘》,收到的这封信正来自于这个美国版的《读者文摘》。

对方以遵守国际版权公约为由,禁止他们甘肃的《读者文摘》继续使用《读者文摘》这个名字。

编辑部的人看完这封信顿时觉得天旋地转。

先是被勒令整改,现在名字都不能用了?

妈的,是不是触着扫把星了?

不然怎么这些个糟心事儿就全都凑一起赶着趟来了?!

“这个国际版权公约是什么东西?”

“查过了,瑞士政府发起签署的公约,简单来说就是国际之间的版权保护,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作者的权益。”

“主编,这怎么办?咱们难道改了杂志名?”

“不能改!绝对不能改!”

有编辑极力反对,“这个时候改名,等回头整改完,谁还知道我们是原来的那个《读者文摘》。”

曹克己叹了口气。

对《读者文摘》这个名字的来源,他可太清楚了。

当初他和郑元绪准备办杂志,又不知道办什么,郑元绪有一个香港朋友给他邮来了几本美国《读者文摘》中文版参考。

俩人看完这本除了中国以外都很出名的文摘后,立马决定开抄。

就这样,在美国《读者文摘》不知情的情况下,他们甘肃兰州的《读者文摘》正式创刊。

曹克己算是没想到,他们这个小杂志居然真的会进入美国《读者文摘》的视野。

此刻听着同仁们苦口婆心,他也在斟酌着对策。

名肯定是不能改的。

和编委们商讨一下午,最后想出一个不讲武德的对策。

香港《读者文摘》国际中文版编辑部。

编辑们收到了甘肃的《读者文摘》来信,拆开一看:

“《读者文摘》中文版的同志,你们好。

我方已收到贵方来信,对于贵方所提出的要求,我们表示遗憾。

我们国家并没有签署你这个国际版权公约,因而这份公约对我们没有约束力.”

这封信内容总结一下,大意就是,中国没签国际版权公约,你们美国的《读者文摘》管不到我们甘肃的《读者文摘》头上。

“无耻!”

“太无耻了!”

香港这边一帮编辑们咬牙切齿,却又拿甘肃的那些个家伙没什么办法。

“等着吧,中国现在没加入世界版权条约,但总有一天会加入的。”有个编辑愤怒的说。

另一个编辑也挥着拳头。

“对,他们嚣张不了多久。”

“他们最好一辈子别往海外发行!”

“就是!”

编辑们热烈的抨击着,角落里幽幽传出一个声音。

“眼下还有个要紧事。”

只见一名戴眼镜的年轻男编辑提醒,“前段时间,中国正式出台了《商标法》,这是内地的第一部知识产权法律。

我想,咱们应该赶在那些家伙前面,向内地的工商局申请《读者文摘》的书籍和期刊类商标。”

申请商标?

其余几名编辑眼前一亮。

“妙啊!”

“提醒的好!”

“你很伶俐嘛阿D。”

“这样好,商标是我们的,按照中国法律的规定,这些家伙如果不想吃官司,就得老老实实的停止出版!”

被夸奖的那名编辑挠挠头,一脸腼腆,道:“这也不是我自己想到的,是之前那篇向我们反应内地《读者文摘》的信里提到的。”

“那人连这个都提到了?”

其余几人听了顿感惊讶,不过没在这个细节上太在意。

不管对方有着什么样的目的,放任一家完全抄袭自己的杂志社壮大,都是美国《读者文摘》无法容忍的事情。

相较于香港,甘肃这边的反应就要迟钝的多。

编辑们还沉浸在对许非的愤恨,以及劫后余生的庆幸当中。

香港那边没再传来消息,他们心中大定的同时,收到一个来自工商局的电话。

对方提醒他们赶快申请《读者文摘》的商标。

不过杂志社的人法律意识不够,并没放在心上。

和已经完成商业化的香港那边相比,内地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严重不足,根本不懂得也意识不到商标这玩意的重要性。

一颗定时炸弹在这个时间点这样悄无声息的埋了下来。

京城。

作为背后的始作俑者,江弦这段时间倒没再把注意力放在《读者文摘》这边。

他这双管齐下的招数,《读者文摘》死是死不了,但已经够他们脱一层皮了。

至于此前这杂志给他带来的一些风言风语,江弦也并未选择沉默,而是迅速发出声明澄清。

还有一些作家朋友也替他发声。

包括巴金,他在知晓这件事后非常生气,特意在香港的《大公报》上的专栏写了这件事:

“希望读者注意,凡《江弦不得不谈的爱.》一文内容,概与江弦先生无关。

从内容来看,完全失实虚假,假如这个事情传布开去,以讹传讹,将对江弦的声誉有不良影响。”

这个专栏就是巴金连载《忏悔录》的地方,也就是《随想录》。

江弦没想到自己会以这样的方式进入到《随想录》当中去,不知道算不算因祸得福。

在这样的压力下,《读者文摘》终于在《甘x日报》上发出声明,向江弦道歉,指出这篇文章纯属编撰,与江弦本人毫无关联,并在后续发行的期刊中更改名字。

这件事算是过去,江弦将剩下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完成脑海中的。

他连写带改,速度不快,因此徐中玉没能看到他完成这部,带着遗憾和期待回了上海。

取代他的是崔道怡,他倒成了江弦家里的常客,时常过来看看稿子,询问他的进度。

这天,江弦握着笔,刚写完最后几行。

还来不及自己再翻看一遍,《十月》的张守仁便找上了门。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