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笔趣阁>言情小说>中医学> 第二节 闻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节 闻诊(2 / 2)

一般哮必兼喘,喘未必兼哮。喘以气息急促为主,哮以喉中痰鸣声为特征。

4.咳嗽 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有痰有声谓之咳嗽。咳嗽是肺失清肃、肺气上逆的表现。咳声重浊有力,多属实证;咳声低微无力,多属虚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咳出者,为湿痰咳嗽;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为燥咳,多属燥邪伤肺或阴虚肺燥;小儿咳声阵作,连声不断,终止时喉间有抽气样鸣叫,为顿咳,又称“百日咳”;小儿咳声嘶哑,状如犬吠,可见于白喉。

5.呕吐 有物无声为吐,有声无物为干呕,有声有物为呕吐,均为胃气上逆所致。吐势较缓,声音低微,属虚证、寒证;吐势急迫,声音响亮,属实证、热证。

6.呃逆 喉间发出的一种不能自主的冲击声,声短而频,呃呃作响,为胃气上逆,冲击咽喉所致。若呃声频作,高亢有力者,多属实证、热证;呃声低沉,声低无力者,多属虚证、寒证;新病呃逆,声响有力,多为邪客于胃;久病、重病呃逆,声音低怯,断断续续,多属胃气衰败之兆;亦有进食仓促,或感寒饮冷,胃气上逆动膈,出现呃逆者,为暂时现象,不属病态。

7.嗳气 自觉胃中气体上冲,出于喉间所发出的声音,其声长而缓,古称“噫气”。若嗳气酸腐,脘腹胀满者,多为饮食积滞;嗳气频作,嗳声响亮,嗳气后稍舒,且随情绪变化而增减,多为肝气犯胃;嗳气低沉,无酸腐气味,纳呆食少,多为脾胃虚弱,常见于老年人或久病体虚之人。若饮食之后偶有嗳气,不属病态。

8.太息 又称叹息,指不自觉地发出长吁短叹声,多为情志抑郁、肝失疏泄所致。

二、嗅气味

嗅气味,主要嗅与疾病有关的气味。包括口气、汗、痰、涕、二便、经、带、恶露等的异常气味。一般而言,气味较重,酸腐臭秽者,属实证、热证;气味偏淡,微有腥臭者,属虚证、寒证。

1.口气 口气臭秽,多见于胃热;口气酸臭,多为宿食停留;口气腐臭,多属内痈或牙疳。

2.汗气 汗有腥膻味,为风湿热邪久蕴肌肤;汗有尿味,为水肿晚期;汗有烂苹果味,多为消渴病;腋下汗臭,多为狐臭。

3.痰涕气味 咳吐脓血腥臭痰,多为肺痈;鼻流浊涕,黄稠有腥臭味,多为鼻渊。

4.二便气味 大便臭秽,属胃肠积热;便溏腥臭,属脾胃虚寒。矢气或大便酸臭,系内有宿食不化。小便黄赤臊臭,多属湿热;小便清长色白无臭,多属虚寒。

5.经带气味 带下清稀有腥气为寒,带下色黄臭秽为热。

6.病室气味 有血腥气,多为失血;有腐臭气,多为疮疡;有尿臊味,多为水肿病晚期患者;有烂苹果味,多见于消渴重症;有尸臭味,为脏腑衰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