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有效果意识 【实例】
今天,高三下学期的第一节复习课,内容是讲评寒假布置的作业1和作业2。高三(8)班是下午第一节的课,讲评完作业!作业2才讲一题下课铃就响了。第二节是高三(7)班的课,笔者也按部就班上了,突然脑海里下意识想起,今年刚颁发的高考考试说明有变动,非选择题占的比例更大些(80分中占50分),所以就跳过一些选择题,直接先讲非选择题,感觉非常顺利,讲评完后随便问了一下学生,“听懂了没有”,学生照例回答“懂了”。以前同样的问法,学生没有说“不懂”,可是考试时为什么又不会呢?看来是学生这个年纪作怪,不管懂不懂,碍于面子,都说“懂了”。得换个检测反馈的办法。
讲到第(2)小题关于图丙p点的含义时,也许是因为我上课累了,也许是突发奇想(笔者授课时喜欢用同课异构法),就叫同学们在卷子上写出p点的含义,笔者巡视了一圈,吓了一大跳,居然只有一个学生写出正确答案:只进行呼吸作用,部分学生写成“无光合作用”,更多的学生是写不出来。也太过分了!这么重要的内容,前面复习时巳花了好多的时间,上课强调了,笔记也记了,为什么就写不出来呢?教了这么多年的书,知道生气没有用,就“心 不气和”讲解了正确的答案,再引出影响p点上下移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温 度。而讲解到第(5)小题时,就引导学生回忆,曾经授给他们的一种“独特” 的计算模式图,居然一个都不会写(事后生物科代表蔡利达说他会,只是不好意思到黑板上写)。讲到这里,笔者心里咯噔一下,莫非前面的知识都没有复习好,怪不得上学期统考考不好,是不是前段时间复习策略不对,没有真正消化理解?每节课都想尽量多复习几个考点,可是看来都没有好好掌握,怎么办?
【反思】
此事给笔者很大的思想震撼。从学生反馈的信息发现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寻常,教师得学会细心观察,具备一定的教学敏感性,要会透过蛛丝马迹嗅出教学问题,从常见的表面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了解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这就是一个优秀教师所应具备的能力和品质。
针对此事,经过一番自我反思后,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1.忌贪多求全。每节课宁愿少讲几个考点,也要做到稳扎稳打。贪多嚼不烂,易犯消化不良的毛病,就会出现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学习就像打仗,还得步步为营。
2.眼见为实。每次不要自认为学生都会了,应随时有检测学生会了没有的想法。教师经常会被一些表面的现象所迷惑,尤其是教师心情特别好的时候,自我感觉也会良好,此时更易产生误解,得到错误的反馈信息。孔子知道 “颜回拾尘”真相后感慨道人所相信的是眼睛,可是眼睛看到的还不可信;人所依靠的是心,可是心里揣度的仍不可依。可见学生口头的回答并不可信,只有写在卷面上的才真实可信。
3.善于“留白”。每讲完一个重要或有一定难度的教学内容后,一定得留时间让学生交流一下,消化清楚再往下复习,否则效果很不好。从今天的调整可以看出,高三(9)班的进度虽慢点,讲的题少点,但效果显然比前面两个班的好些。这种教学艺术就相当于绘画、书法中的“留白”手法,有张有弛,可根据学生的学情,在课―教学阶段之后,留两三分钟用于学生的交流,特别是当学生发出一些议论声时,说明学生遇到了困难,不要因赶进度而弃学生于不顾。
4.要有效果意识。从学习效果上看,读的不如说的,说的不如写的。重要考点内容,得让学生自己写出来,如果每次都是老师写在黑板上,教学效果并不好,还是以学生写为主的教学效果最好,比如每节课留出五分钟进行重要语句的默写,有人说这是“土”办法,却是真正落实以生为本的学习理念。一节课好坏的评判标准不是教师讲了多少,而是学生学到了多少。有的课看似热热闹闹的,教师口若悬河,但学生所学所得甚少。优秀的教师,心中不仅有目标,还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