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笔趣阁>言情小说>经济法> 第一节票据法基本原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节票据法基本原理(2 / 2)

五、票据权利

(一)票据权利的概念

票据权利是指持票人请求票据债务人支付票面金额的权利。票据权利包括付款请求权和追索权。所谓付款请求权,是指持票人向票据主债务人或其他付款义务人请求按票面上的金额付款的权利。付款请求权又称第一次请求权或主票据权利。行使付款请求权的主体是持票人,持票人因票据的流通有可能不同,有时是收款人,有时则是最后被背书人。付款请求权的义务人因票据种类不同而各有区别。汇票的义务人有付款人、承兑人及保证人等;本票的义务人为出票人或保证人;支票的义务人为付款人。所谓追索权,是指持票人在不获承兑或不获付款时,或者因某些法定事由发生而向票据其他债务人要求偿还票面金额的权利。追索权又被称为第二次请求权。行使追索权的权利人也是持票人。持票人有可能是收款人、最后被背书人或再追索中已为清偿的被追索人。追索权的行使对象是出票人、背书人和保证人。票据权利的行使有先后之分,持票人应首先行使付款请求权,在不获付款时才可行使追索权。当然,在不获承兑或某些法定事由发生时,如承兑人、付款人死亡、宣告破产时,则可直接行使追索权。

(二)票据权利的特征

票据权利具有以下特征:

1.票据权利是一种金钱债权。票据权利包括付款请求权和追索权,不论何种权利均以金钱为标的。持票人是债权人,票据上的其他人为债务人。

2.票据权利的行使以票据为基础。票据是票据权利的载体,票据权利的行使以票据为基础。票据是设权证券,票据权利始于票据作成并交于持票人。票据又是文义证券,故持票人只能凭票据行使其票据权利。处分票据,必须背书或设质。没有票据,票据权利就无法行使,票据权利无法确定,也无法处分票据权利。

3.票据权利只能向票据上的债务人行使。票据具有无因性,票据关系与原因关系分离。在票据上签章的人对票据的文义负责。因此,持票人行使票据权利的对象只能是在票据上签章的债务人。

(三)票据权利的取得方式

1.票据权利的原始取得

票据权利的原始取得是指收款人直接从出票人处取得票据权利,也即因出票而取得。出票行为完成后,在出票人与收款人间形成了基本票据关系,收款人原始取得了票据权利。票据权利的原始取得是最基本的取得方式,是票据其他取得方式的基础。此外,因善意受让而取得也是票据权利的原始取得。

票据权利的善意取得,是指票据受让人依法定方式,无恶意或重大过失从无权利人处取得票据从而享有票据权利。善意取得应具备三个要件:(1)票据持有人须从无处分权的直接前手处取得票据;(2)取得票据时没有恶意或重大过失,也就是说持票人是基于善意而取得票据。恶意是指明知让与人无让与权还受让票据。重大过失是指受让人未尽一般注意义务而从无让与权人处受让票据;(3)须按票据法上的转让方式取得票据,即只能通过背书转让和空白背书中票据的交付方法取得票据。除此之外的票据取得均不是善意取得。

2.票据权利的继受取得

票据权利的继受取得是指持票人从有处分权人处受让票据而取得票据权利。继受取得又分为票据法上的继受取得和非票据法上的继受取得。票据法上的继受取得,是指因背书转让或票据交付而取得票据权利,票据保证人因履行票据债务、参加付款人因付款、被追索人因偿还票款而享有票据权利。非票据法上的继受取得,是指按普通债权转让方式取得票据或因继承、合并、税收、赠与等方式获得票据权利。

(四)票据权利的补救

1.票据丧失的概念

票据丧失是指持票人并非出于本人的意愿而丧失对票据的占有,包括绝对丧失和相对丧失。票据绝对丧失,又称票据灭失,是指票据本身已不存在,如焚毁、洗糊。票据相对丧失又称票据的遗失,是指票据暂时脱离权利人占有,如票据遗失、被盗、被抢。票据丧失后,票据权利依然存在。

2.票据丧失的补救方法

票据丧失的补救方法,各国票据法的规定有所不同。根据我国《票据法》的规定,票据丧失的补救方法主要有三种,分别是挂失止付、申请公示催告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挂失止付是指失票人将票据丧失的事实通知票据的付款人,并指示付款人停止支付票据款项的一种票据丧失的补救方法。公示催告是指人民法院依照失票人的申请,采用公告的方法,告知并催促利害关系人在指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申报权利,逾期未报的,则权利失效,人民法院通过除权判决宣告丧失的票据无效。公示催告是票据丧失的补救办法之一,失票人丧失票据后,可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也可以在挂失止付后3日内,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

(五)票据权利的消灭时效

票据权利的消灭时效,也称票据时效,是指票据权利人如果不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行使权利,票据权利就消灭。我国《票据法》第17条规定了票据时效,即票据权利在下列期限内不行使而消灭:(1)持票人对票据的出票人和承兑人的权利,自票据到期日起2年。见票即付的汇票、本票,自出票日起2年;(2)持票人对支票出票人的权利,自出票日起6个月;(3)持票人对前手的追索权,自被拒绝承兑或者被拒绝付款之日起6个月;(4)持票人对前手的再追索权,自清偿日或者被提起诉讼之日起3个月。票据的出票日、到期日由票据当事人依法确定。

六、票据抗辩

(一)票据抗辩的概念和种类

票据抗辩是指票据债务人对票据权利人的请求,根据票据法的规定提出相应的事实和理由加以否定,拒绝履行票据义务的行为。票据债务人提出的事实和理由,称为票据抗辩事由;该票据债务人享有的拒绝对票据债务人履行义务的权利,称为票据抗辩权。票据抗辩分为物的抗辩和人的抗辩。

1.物的抗辩。物的抗辩是指因票据本身存在的事由而发生的抗辩。物的抗辩可以对抗一切票据权利人的请求,故物的抗辩也称为绝对的抗辩或客观的抗辩。依抗辩人的不同,物的抗辩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一切票据债务人可以对一切票据权利人行使的抗辩,包括票据无效,即票据行为不成立的抗辩;依票据上的记载不能提出请求的抗辩;票据债权已消灭的抗辩;票据已失效的抗辩。另一类是特定票据债务人对一切票据权利人的抗辩,包括民事行为能力欠缺的抗辩;票据伪造的抗辩;票据债务因时效而消灭的抗辩;保全手续欠缺的抗辩。

2.人的抗辩。人的抗辩是指票据债务人对特定的票据权利人的抗辩,是非因票据本身内容所发生的事由而为的抗辩。人的抗辩又称相对的抗辩或主观的抗辩。人的抗辩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一切票据债务人对特定票据权利人的抗辩,包括票据权利人欠缺受领能力的抗辩;票据权利人欠缺形式的受领资格的抗辩;票据权利人欠缺实质的受领资格的抗辩。另一类是特定票据债务人对特定票据权利人的抗辩,包括原因关系上的抗辩;对价关系上的抗辩及其他抗辩。

(二)票据抗辩的限制

票据抗辩限制是指票据债务人在某些情况下不得对票据债权人进行抗辩。票据抗辩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障票据债务人的合法权益,但票据又是流通证券,为保证票据的流通和安全,各国法律都对票据抗辩做了不同限制。我国票据法对票据抗辩的限制主要有两种:(1)票据债务人不能以自己与出票人之间存在的抗辩事由来对抗持票人;(2)票据债务人不得以自己与持票人前手间存在的抗辩事由对抗持票人。

(三)票据抗辩限制的例外

票据抗辩限制的例外是指票据法在规定票据抗辩限制制度的同时,还规定了一些例外情况:

1.持票人恶意取得票据时,票据抗辩不受限制票据抗辩限制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票据的流通性,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因为在票据交易过程中,第三人无法也无必要知道其前手之间是否存在抗辩事由。但是,如果持票人取得票据时就已经知道有抗辩事由存在还取得票据,那么票据债务人可以对其行使抗辩权,即主张不履行票据义务。“恶意”包括故意和重大过失,举证责任由票据债务人承担。

2.持票人不以相当对价取得票据时,票据抗辩不受限制相当对价是指持票人取得票据所应支付的代价。持票人无对价或无相当对价取得票据的,票据债务人可对持票人进行抗辩。

七、票据的伪造、变造

(一)票据伪造

1.票据伪造的概念

票据伪造是指假冒他人的名义,以行使票据上的权利义务为目的而为票据行为的行为。票据伪造主要有两种情形:(1)出票的伪造,即假冒他人名义而为出票行为;(2)票据上签章的伪造,是指出票行为以外的假冒他人签章而为的票据行为,如假冒他人的名义签章为背书、承兑、保证等其他票据行为。

2.票据伪造的要件

票据伪造的成立,必须符合下列要件:(1)必须假冒他人的名义在票据上签章;(2)必须是伪造票据的行为;(3)必须以行使票据上的权利和义务为目的而伪造票据。伪造票据的目的是使被伪造人承担票据义务,而使相对人享有票据权利。

3.票据伪造的效力

票据伪造的效力包括对伪造人的效力、对被伪造人的效力、对票据上其他真实签章者的效力、对持票人的效力和对付款人的效力五个方面。

(1)对伪造人的效力。伪造人由于在票据上没有自己的真实签章,所以他不负票据上的责任。但伪造人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2)对被伪造人的效力。票据是文义证券,票据当事人根据自己在票据上的签章,对票据上记载的文义承担责任。被伪造人自己没有在票据上签章,所以其不负票据上的责任。这一签名系他人伪造的抗辩事由可以对抗一切持票人,即使是善意持票人也不得对被伪造人行使抗辩权。(3)对票据上其他真实签章者的效力。票据行为具有独立性,同一张票据上某一前行票据行为的无效不会影响其他票据行为的效力。票据是文义证券。因此,只要行为人在票据上签章,签章人就应对票据上所记载的事项承担责任。我国《票据法》第14条第2款规定:“票据上有伪造、变造的签章的,不影响票据上其他真实签章的效力。”

(4)对持票人的效力。在持票人的前手中,如果没有在票据上真实签章的人,则持票人不能要求伪造人和被伪造人承担票据义务,但持票人有权向伪造人行使民法上的赔偿请求权。如果持票人的前手中有在票据上真实签章的人,持票人可向其行使票据权利。

(5)对付款人的效力。付款人如发现票据系伪造,则有权拒绝承兑或拒绝付款;如付款人未能辨认出持票人所持的票据系伪造票据而付款的,付款人的付款行为有效。但由于被伪造人、伪造人均不承担票据责任,故付款人付款后只向伪造人要求民事损害赔偿。

(二)票据变造

1.票据变造的概念

票据变造是指依法没有更改权的人,以行使票据上的权利义务为目的,变更票据上除签章以外的其他记载事项的一种行为。票据变造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构成要件:(1)必须是没有变更权限的人所为的票据行为。如果是有权变更的人依法更改票据,则不构成票据的变造。如我国《票据法》规定,对于票据上所记载的票据金额、日期、收款人名称不得更改,但票据上的其他记载事项,原记载人可以更改。(2)必须是变更票据除签章以外的其他会使票据权利义务发生变更的记载事项的行为。变更票据签章的行为属于票据的伪造。如果仅对票据的一些无关紧要的事项进行变更,也不构成票据的变造。

2.票据变造的效力

票据变造的效力包括对变造人的效力、对变造前后签章人的效力以及对不能辨别签章在票据变造前后的人的效力。

(1)对变造人的效力。变造人擅自变造票据应对其变造行为承担法律责任。具体情况如下:一是变造人在票据上做真实签章的,应对其签章时票据上的文义负责;二是变造人未在票据上签章的,变造人不承担票据上的责任,而应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2)对变造前签章的人的效力。票据被变造前签章的人,应对其签章时的票据文义负责,而不应对票据被变造后的文义负责。(3)对变造后签章人的效力。票据被变造后签章的人,只对其签章时的票据文义负责。因为在其签章时票据已被变造,他是以变造后的票据记载事项作为自己所为的票据行为的内容的,当然应对其签章时的票据记载事项负责,但在承担票据责任后,可要求变造人承担民事责任。(4)对不能辨别签章在票据变造前后的人的效力。不能在票据上辨别签章在变造前还是变造后的,按照我国《票据法》第14条的规定,视同变造前签章。这样规定的目的是为了减轻票据债务人的责任,促使受票人在受票时仔细谨慎、高度警觉,以防止或杜绝变造票据的流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