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是一种美好理想、一种理论、一种制度、一种运动,是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方向和趋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一种形态。社会主义有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之分。空想社会主义诞生于1516年,是年,英国的托马斯·莫尔撰写的《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空想社会主义经历了16、17世纪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文学描述,18世纪的理论论证和19世纪的制度批判三个发展阶段,其主要代表人物有16、17世纪的托马斯·莫尔、托马斯·闵采尔、托马斯·康帕内拉、德尼·维拉斯,18世纪的杰拉德·温斯坦莱、梅叶、摩莱里、马布利、弗朗索瓦·诺埃尔·巴贝夫,19世纪早期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他们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如资本主义是“羊吃人”,提出了未来社会的天才设想,如公有制、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等观点,但由于受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他们既没有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规律,也没有找到实现社会主义新社会的社会力量。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暴露,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发现了人类社会运动规律、资本主义运动规律和无产阶级革命规律,找到了实现未来社会的革命力量,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性质来说属于科学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种形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德、波兰、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中国等一系列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实践从一个国家发展到多个国家。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社会主义国家冲破苏联模式,出现了朝鲜、越南、古巴等具有自身特点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从一种模式发展到多种模式。多种特色是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常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属于特色社会主义中的一种形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人不懈探索的成果。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据新的实践确立了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改进工作作风,全面深化改革,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迈出了新的步伐。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中国革命的两大任务,为了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积极探索,但无论是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还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都没有完成这两大革命任务,最后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和无产阶级。在中国**的领导下,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由于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与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高度发展的生产力不同,历史文化传统与欧洲、原苏联不同,等等,建立的社会主义应该有自己的特色。但最初由于缺乏经验,我们照搬了苏联模式,出现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总结这些经验教训后,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党的十八大又满怀信心地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道路、理论与制度的有机统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与制度之中,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治理支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容和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直接隶属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对中国**领导的具体要求,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和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分割的内容。因此,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观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成要素,如邓小平指出“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提出“我们要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等等。因此,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就必须坚持和贯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张。
第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制度的内容和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巩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必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因此,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同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可以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制度保证、健康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能力支撑。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客观上也要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