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注重审美观照,塑造德育主体和道德学习主体的自由人格
审美教育大都是在审美观照中进行,这是审美教育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审美观照是一种超功利的对于形式的自由感受,是在情感的激动下,感觉、想象、理解一系列心理活动的产物。
注重德育中的审美观照,使德育主体将道德规范的美以自由的形式呈现给德育对象,而自身又可以审美主体身份欣赏自己本质力量化的成果,产生愉快、自由体验。道德学习主体由于德育主体创造的条件,自由自主地观照道德人生的美,从而将道德规范变为学习主体自身追求的理想人格形象的组成部分,最后实现理想自我的客体化。
(三)正确认识美育地位,防止美育工具论和美育万能论
美育是一门独立学科,具有独立的地位和其特殊的任务与功能,是其他学科所不能取代的。倡导发挥美育作用,促进德育回归自由,并非将美育看做是辅佐德育的工具而否定其独立性,不能将美育的作用仅停留在手段层次,作为手段的美,可能成为德育美也可能成为其反面,伪对象化就是明显的例子。
“为美而美,为艺术而艺术,程式上的美反而使主体丧失了内在的自由,成了外力压迫或模塑并非为其情感接受的伪对象化”。
因此,必须将美育的作用上升到精神内核层次,理解它独特的精神内涵和作用,防止陷入美育工具论。另一方面,在肯定美育独立性的同时,也不能夸大美育作用,认为其是德育的救世主,陷入美育万能论的误区。
美育对于德育回归自由本质起到呼唤和促进作用,但单靠美育作用并不能完全解决德育异化问题。该问题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德育自身建设的原因。因此,也必须从社会德育的环境和德育观念、德育方式、德育内容、德育主体自身建设等方面突破创新,从根本上使德育回归到其自由本质上来,真正实现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过渡。
参考文献: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涂艳国.走向自由——教育与人的发展问题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檀传宝.德育美学观.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
葛畅.自由——道德的本质.学术探索,2004
杨思寰,审美教育学.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
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第一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席勒.美育书简,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
洪永稳.简析康德美学中的审美与人的自由,安徽大学学报,2004
高尔基.高尔基文集.第24卷,北京:国家文学出版社,1953
李泽厚,李泽厚哲学美学文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