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功感悟并初步掌握了无敌法则之后,辛宇并不认为自己的实力就能抗衡圣者级别的大能了。事实上,如果不是之前数次占卜的结果显示,辛宇遇到那位圣者大能的时间,就在未来百年之内,如果不是之前占卜的时候,感受过圣者大能那强悍得让人不自觉生退却之心的气势,辛宇也不会认为圣者大能就有多厉害。
是的,从炼气士的角度来说,灵魂法则化的圣者,也不过就是用“取巧”的方法达到了炼神返虚的层次,虽说即使是辛宇前世那些已经凋零的修真之士对这个“虚”的理解也发生了分歧,一部分人认为“虚”就是只存在于不知名所在并且很难让修行者察觉的灵魂,而另一部分,也就是所谓的正统修士,确认为这个虚应该是虚无得没有存在感的法则。
也就是说,一部分的修真之士认为,将已经和元婴结合起来的精神力……也就是元神,更进一步和灵魂融合。好吧,看上去这好像对修行没有什么意义,但事实上,通过这种方法修行,却可以让修行者对自己的灵魂把握更到位,而且将精气神的结合体,和灵魂这种特殊存在融合之后,作为人类的所有组成要素,就都已经有机结合到一起了。
在精(身体能量)、气(生命能量)、神(精神类能量)以及灵(灵魂能量)都融合到一起之后,修真之士才算完成了对真我的修炼。而这类修真之士认为,只有修行者完全掌握了自身之后,才可以谈得上对宇宙世界的修行和探索……看上去好像因为在自身修行上“耽搁”了很长的修行时间。
但是在他们看来,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小宇宙,如果对构成人体的所有要素都能完全掌握了,并且对人体的奥秘都能洞彻了,那么当修行进入到世界部分的时候,修行速度肯定要比不懂或者说不全懂自身身体的修士要快得多。这大概就是所谓的磨刀不误砍柴工吧!
而另外一部分修真之士所认为的,对灵魂以及外在宇宙的修行,这两者是可以同时进行的,在修行到炼神返虚的阶段之后,修行者完全可以一边摸索灵魂的存在,同时也可以对法则进行深入的研究。
这其实也是辛宇所采用的修行方法……倒不是辛宇认为这种方法更“科学”、“合理”,而是因为他在很久之前就已经开始接触法则,没有专修自身。
这种修行方法的好处么,就是可以在修行者达到很高的境界之前,可以因为掌握法则方面的能力,使得自身的实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且不说这修真之士对虚的两种理解是否正确,但是无论是哪一种理解,都没有将灵魂和法则融合起来……其实是单方面将自身没有任何属性的灵魂,强行“扭曲”成某种法则的表现。
而之所以说圣者级别的星术师勉强达到了炼神返虚的层次,是因为他们的修行所涉及到的高度,已经达到了灵魂的层次或是深入法则的层次,但是,他们在炼神返虚这个阶段的修行……准确的说是在之后阶段的修行,因为灵魂已经固定成某个法则的“形态”,所以上升的空间已经被堵住了……不是绝对无法突破,但是灵魂局限性却让星术师,也就让圣者很难突破到炼虚合道的境地。
而修行炼气术的辛宇,自然有资格傲笑星术界。他可以承认圣者的实力很高,可以承认灵魂法则化之后,圣者对于法则的理解程度比自己强。但是,他绝对不会认为自己比圣者差,尤其是在很久之前,他明明有机会将自己的灵魂也法则化,但他却依旧选择“难度”更高的炼神返虚后,对于圣者这个境界,他就失去了最起码的畏惧,从心理上对圣者充满了优越感。
只是,后来掌握了占卜之术,并且元神感知在占卜的时候,感受到了那位圣者大能的威势后,他那“自我膨胀”的信心就冷却了。
确实,任谁在看到那么大的差距后,都会“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就辛宇而言,虽然他一直觉都没有得自己所修行的炼气术比不上星术,但在感受到圣者那无可匹敌,至少目前他是无法匹敌的强大气势后,他觉得有必要“重视”圣者大能的存在,准确的说,应该是重视星术修行到这个世界已知的巅峰后,能够拥有的实力,确实不是当前的他可以轻视甚至是“鄙视”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对于即将肯和圣者级别的大能发生碰撞,辛宇并没有完全……绝望。即使不是自我安慰,辛宇也知道自己和圣者之间差距的恰是不是实力,而是修行的时间。
辛宇满打满算,就是连同上辈子“理论学习”的时间在内,也不过是修行了三百年的时间而已,而那位圣者级别的大能,就算再天才,起码也修行了数千年时间吧?而一般来说,能够拥有那等威势的圣者,少说也有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修行。
修行时间的差距,让辛宇不至于因为对方的实力远超自己就气馁了,只不过因为即将面临这等强者的威胁,所以他才会有着巨大的压力。
事实上,也正因为辛宇知道如果自己能够修行很长的时间,他的实力绝对不会圣者差,甚至高出很多也为未可知。
只是,辛宇也知道,自己当初在隐约感觉到自己灵魂存在,并没有抓住那次突然的“灵感”,将自己的灵魂法则化,而是“迎难而上”地选择了修行属于自己的小世界。
这会让他在实力方面的提升变得无比缓慢,毕竟仅仅是提升灵魂或精神力方面的强度,和完善强化一整个世界相比,实在是太简单而且容易了。
所以,在一定时间段内,选择道家修行中构建属于知己的世界,在实力上肯定不会如同只修行自身来得快。这也就是修真文化中,在炼神返虚阶段为何会出现两种分歧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