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是这一次伍思成并没有正面迎接刘龑热切的求助眼神,他正抬头望向大殿的上方。
刘龑觉得十分奇怪,因为这是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过的状况。不过刘龑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的端倪——抬头看天的伍思成正不露声色的用手指悄悄指着某个方向。
刘龑顺着手指的方向望去,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伍思成所指的人正是留在京城养病的北地都护大人,燕王刘献之。
自从把两万大军送给王汉新以后,刘献之就转道回到了长安,并且自此之后就赖在长安养病,不肯再回北方。这对于刘龑而言其实是一件好事,因为如今绢之国朝廷里最大的争端其实就是文官们对于在外领兵的武将们的权力的担心,他们害怕这种情况很快会演变成军阀化,从而威胁到中央的安全。显然刘献之是嗅到了这种政治氛围,他回到京城来不但可以向刘龑证明自己的忠诚和心中坦荡,也平息了文官们对他的诘难,不得不说刘献之在方面走到了所有其他武将的前头。刘龑对于这样一位战功卓著的同姓血亲自然也不会亏待,特旨加封为燕王,这样一来宗室的力量也大大的加强了。
伍思成的意图再明显不过,既然有刘献之在朝堂上,那么就不用由他来和皇帝刘龑唱双簧和文官们斗嘴了。
领会到他的用意以后,刘龑便转向了刘献之,道:“关于这一点,献之有何高论?”
本来刘献之只是懒洋洋的坐在他的座位上听着官员们的争论,听到刘龑这么问,只得站起身来行礼道:“启禀陛下,臣弟对于这件事情的看法,更接近于仆射大人的意见。”
这话倒是出乎刘龑的意料之外,不过他立即意识到了刘献之的言外之意,忙道:“哦,接近邱爱卿的意见?那就是说还有其他的不同之处的咯?”
“陛下明鉴。臣弟的意思是当初王大人的所作所为,确实有违背国法之处,而在面对我国与吐蕃有可能发生战争的时候,我们实在不宜在那个时候处置王大人,以免引起许多不必要的麻烦,给我国造成更大的损失。但是现在的情况不同了,我国与吐蕃之间并没有撕破脸皮,从整体上来看,这次由于接收飞鹰堡所引发的事件已经解决了。那么,我们就应该适当的给予整个事件的始作俑者王汉新王大人一点他应该得到的惩罚,才能平息人们对其行为的不满啊。”
刘献之的话任谁都能听出字里行间对邱逸儒这种不顾大局死缠烂打的讽刺意味,邱逸儒也立即开口道:“那么在燕王殿下看来,所谓应该得到的处罚,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处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