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二年,元旦佳节,宫中设家宴于紫禁城东南方位的文华殿。
今冬的第一场雪在不久前落下,天时渐寒,为排演傀儡戏,特制木池里面的水全都结上了冰,朱由校却执意不肯推迟,宫人们无奈,只好在木池底下安置十几个高大的暖炉,烘烤着将水化开。
今日排的戏是《八仙过海》,鼓点急促,锣声震天,场面热闹非凡。妃嫔们观赏戏文,喝椒柏酒,吃水点心,随着朱由校一次次拍掌叫好。看似好不惬意,但,再卖力的配角也仍然只是配角。反观与高永寿一起侍候在朱由校身后的如晴,她面上的神情才叫真正的春风得意。
宴会结束后,各人分别回宫去,张嫣并未沿着来时的路返回,而借口腹中积食,向北绕远路回宫。张嫣有意拖延,走得极慢,直到语竹低声唤了一声“娘娘”,张嫣才似恍然发觉般停下脚步,转头看向后面。
来者是一位身着锦衣华履的清瘦少年,看上去不过十一二岁的模样,然而比张嫣还要高些。他走在当首,后面零落跟着好几个宫女太监。
张嫣在等的就是他,朱由检,朱由校的弟弟。
他瞧见张嫣回首,只好走近行礼,“由检见过皇后娘娘。”
张嫣这才得以近距离看清朱由检的脸,他的鼻子下巴几乎与朱由校长得一模一样,不过两人的区别也显而易见。弟弟虽年纪小,五官的轮廓却更为鲜明有棱角,眉毛也是墨黑长扬,只是紧绷的嘴角让他有着不符年龄的老成。
张嫣带着礼节性的笑容颔首致意,“论辈分本宫也该称你一声皇五弟,自家人不必如此客气。”
朱由检僵硬地扯了扯嘴角算作回应,并不欲多言寒暄,神情语气都带着戒备,“皇后娘娘若无要事,本王便请先行离去。”前不久他才被下诏封为信王。
张嫣感到很有意思,明明朱家两兄弟的经历十分相似——生母被得宠的李选侍害死,过继到李选侍名下,被凌虐多年——却造就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性子。
“本宫这个皇嫂怎能如此失礼,既然巧遇一场,本宫便顺道送皇弟回慈庆宫。”张嫣为防止他拒绝,又补了一句,“正巧本宫也没拜见过李庄太妃,这便去见一见。”李庄太妃正是朱由检的养母,二人同居于慈庆宫。
如此一来他便无话可说。左右隔着一段距离与张嫣比邻而行。
今天日头难得地从云层后边跑了出来。走在宫道上,张嫣不觉寒冷,反而因这股清新冷冽的气息而心情畅快。
张嫣端着长辈的身份,转头问朱由检道,“皇五弟平日里可有读书否?”
他思索一会,答道:“曾粗读四书五经。”
张嫣点头赞许,“还有其他吗?”
停顿了片刻,“四书五经所含学识博大精深,本王以为足够了。”
张嫣一笑,未置可否,转过头吩咐两人的随行宫人都跟得远些。
朱由检一言不发,盯着张嫣,眼神越发戒备。张嫣不以为意,边走边道:“你只差把‘防备’二字刻在脸上了。你将我当作敌人并没有问题,只是你不该让我发觉你将我当作敌人这回事。否则只会让我加倍留意你,忌惮你。怎么的,难不成四书五经里头没有教你不能给敌人看破你的意图?”
听罢,朱由检愣住了,张嫣继续道:“孙子有云‘能而示其不能,用而示其不用’,就是这个道理。”
他沉吟少顷,说道:“本王记得,娘娘自初入宫冲撞了奉圣夫人后,便一直未与她为善。”
张嫣心下赞赏,他年纪小却十分聪明,立时便领会贯通了这句话的意思。况且他长居偏远的慈庆宫,还能探知这些消息,想来是有刻意留心。
“世事与人情都万分复杂,变幻莫测,又怎么能仅用一句话去对应所有的情况呢?因此所有的道理背后,都离不开‘因势变通’四字。”
朱由检蹙起眉头看向张嫣,似懂非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