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买的院子房契还没有过完就已经被苏夏至起了咔嚓收拾了个利落,并且来帮忙的街坊邻居们宣布:“正月十六,教书的先生就来了,家里有孩子到了开蒙年纪的就都送来吧,反正收的束脩又不多。今儿就回去准备准备吧!”
谁也没想到秀才家的竟在新年过后先办了学堂!
这件在山下村的村民眼中根本就办不成的大事儿居然在她不言不语的时候就办完了。
几辈子都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户人里鲜有识文断字的,不是他们不知道识字的好,是穷的让孩子们读不起书!
如今小小的山下村也有了学堂,确实是件让全村子人都高兴的大好事!
几个准备送孩子过来读书的街坊听了苏夏至的话都有些踟蹰的立在院子里,不说走也不说不走的。
“还有事儿?”正屋是三间房里最大的一间,如今还空着。苏夏至准备吃了午饭之后就去镇子里买几套桌椅回来,以后这间屋子就是孩子们学习的地方。
“那个,秀才家的,孩子来学堂里都要准备个啥啊?”高婶子的大儿媳妇赵媛不好意思的问道。
“是啊,我和他爹都是连书都没摸过的,也不知道该给孩子准备什么。”另一个女子也接了口,说的是同样的问题。
“准备什么……笔墨纸砚总是要的。”苏夏至也说不清到底该让孩子们准备什么,被几个人追着一问她才想起来:读书读书,书也没有呢……
“这个,要看先生如何说吧。”想到此,苏夏至对着大伙说道:“笔墨纸砚是一定要的,至于读什么书要等先生到了再说。”
“哦。”这回总算是听明白了的众人开始纷纷散去。
“婶子。”苏夏至一声婶子让两个女人扭了头看她。高婶子和六婶子互相看了一眼,也不知道她到底要和谁说话。
“高婶子,咱作坊里不是还有些剩下的米面粮油么,等下都给搬这院子的里西屋存着,您和六婶子过下手,明儿作坊一开工就到这边来用饭了。”
“好,我们这就去……”高婶子点头应了,和六婶子说着话离去。
院子里没了人,院门四敞大开着,一眼望去就能看见闵家新盖的一排房子。
苏夏至仰头瞅着自家的屋顶发了呆,秀才走了没几天,她觉得哪里都是空落落的,家显得分外的大,夜也显得分外的长。
“儿子,娘想你爹了……”摸着瘪瘪的肚子,她轻声说道。
……
吃了午饭,苏夏至洗了碗,和抱着孩子在院子里晒太阳的闵青兰打了个招呼便带着高婶子的大儿媳赵媛急匆匆的去了镇子上。
两个人在路上就掰着指头把有意到学堂上学的孩子算了个遍,估摸着好买多少桌椅。
“八张桌子就够了,一张桌子可以坐两个娃娃,也就十来个孩子。”赵媛家的大儿子明儿也要到学堂去读书,如今跟着东家来给孩子们采买桌椅,她心里是分外的高兴。
“最少十二张桌子。”苏夏至不疾不徐地说道:“还有好几个小丫头呢,你没给算上。”
“丫头片子读什么书?”赵媛脱口而出地问道。
苏夏至停了步,脸上带着笑意地看着她:“我就是丫头片子长起来的,你也是。”
“嗨,东家,我不是那个意思!”赵媛赶紧陪了笑,心里知道自己是说错了话,可能有几个女子能做到东家这样?
“小丫头也会长大,长大了就会成亲生子,一个大字不识的母亲对儿女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我一直认为,小丫头更应该读书。”苏夏至说完继续朝前走去。
赵媛愣在原地,脑子里细细地品着东家才说的话,她就是个大字不识的母亲,但身为女子,小时候她也羡慕过弟弟可以进学堂的。也曾偷偷地跟着弟弟到过学堂的外面,只是在外面远远的偷看着……
“东家说的对,爹怂怂一个,娘怂怂一窝呢!”赵媛自言自语道,抬头看见走出去老远的秀才娘子,她大步地追了上去。
一下子出手了十几套的桌椅,家俬铺子的掌柜笑的不见了眉眼,在谈好了价钱之后主动去雇了两辆马车帮着把这些东西送去到山下村。
又是几乎全村人都聚到了小院里,大家一起动手,轻手轻脚地把马车上的桌椅摆进了正屋,几个女人拿了搌布将这些桌椅都擦拭了一遍,又在屋里撒了水,把地扫了……
苏夏至在门口给人家结了银子回到院子里的时候,就见那些男人女人们都挤在正屋的门口往里张望着,表情肃穆,眼睛里带着向往的神情……
“咳咳!”轻咳一声,将大伙儿的目光引到自己身上后,苏夏至笑着说道:“过了今天,明儿作坊就该开工了,谁有意到作坊去做工的就去高婶子那里通个气儿,让她给你们说说在作坊做工的规矩。”
明里暗里的,从杀猪宴过了之后就有不少人找了苏夏至,她都给推到了过节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