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笔趣阁>历史小说>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 (七百一十七)“螃蟹”挡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七百一十七)“螃蟹”挡道(1 / 2)

际上,从开战以来,中国海军在海上歼灭了俄国装队以后,就一直在向海参崴的俄军炫耀他们那令俄国人心惊胆战的大舰**。/*/*看*书阁*

由于歼灭了偷偷溜出海参崴的俄国装甲巡洋舰分队(除了还在日本坚持战斗目前下落不明的“巴扬”号装甲巡洋舰),俄国在远东的海军力量被完全封锁在了海参崴港内,本来俄国海军在庙街还有一支规模不大的驱逐舰队,可这支舰队的一些舰艇在溯江而上支援陆军作战时被中国黑龙江江防舰队和陆军炮兵一一摧毁,剩下的几条船也莫明其妙的被炸沉在港内(俄国人还不知道中队对他们使用了漂雷),到现在为止,在远东的海域,已经看不到俄国海军舰艇的身影了。

这样一来,中国海军便把所有的力量全都集中在了海参崴港上。

在陆上各个方向的战斗依次打响的同时,自海上进攻海参崴的第一天,就是由中国海军的主力第一、二战列舰分队的七艘战列舰的主炮用惊天动地的齐射拉开了旷日持久的海参崴攻防战的序幕。

“中国人在用他们的大炮清楚的告诉俄国人,战争又开始了。”一位在“龙”号战列舰上的英事观察员这样在日记当中记述,“我所在的这艘战列舰是中国海军最新式的战列舰‘龙昶’号,这是她自下水以来第一次执行真正的战斗任务,……在炮手们的操纵下,她的三座令人望而生畏的主炮塔开始缓缓转动,军官们在仔细的做着测量,并把数据及时的通知到主炮塔,很快,六门十二英寸**对准了目标,我和伙伴们捂住了耳朵,张大了嘴巴待着那恐怖而壮观的时刻到来,……不远处,另外三艘姊妹舰也都同样的作好了准备,她们将同时对俄国人的岸上堡垒进行轰击,……随着指挥官命令的下达,主炮开火了,我看见巨大的十二英寸主炮炮管在一瞬间喷吐出了长长的火舌,接着是滚滚的浓烟,仿佛多头巨龙在齐声喷火咆哮,向岸上的俄国人射出致人毁灭的巨大能量们的脚下全都一震,我当时险些摔倒,一位中官伸手扶住了我,指给我看主炮的轰击方向,……舰队在这短短的一会儿向俄国人的要塞射了四十八十二英寸炮弹,剧烈的爆炸好似电闪雷鸣,惊天动地,一个个巨大的烟柱从岸上俄国人的要塞处升起,在炮弹降落的地方烈的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横扫一切,俄国人的好多堡垒立刻化为废墟,……可能是一十二英寸炮弹击中了俄国人的要塞的一处弹药库,结果引了剧烈的爆炸,那里甚至于生了塌陷。(*^)(看书阁*)……中国人的这四艘新式战列舰的火力投射密度要高于我们现有的战列舰就象在远处进行着同样炮击的另外三艘战列舰,她们的火力根本无法和这四艘新式战列舰相比,我认为我国的战列舰也应该做出类似的改良设计。……我有幸在这艘战列舰上亲眼目睹了这一切,相信我的伙伴们以及参加这次炮击行动的所有官兵不论他是中国人还是俄国人都将对这一壮观景象终生难忘……”

除了七艘战列舰,中国海军的其余舰艇也参加了炮击,俄军的海岸要塞顿时陷入火海和浓烟之中|多并不坚固的要塞在一瞬间就被完全毁灭,连同里面的人们他们甚至于还不知道生了什么事!

在中国舰队炮击了整整十分钟之后国人的海岸炮要塞才惊慌失措的开始了还击。

由于上次在中队的海陆夹攻当中海参崴险些陷落,吸取了血的教训的俄国人这一次加强了海参崴要塞的防御,在面朝海的方向建造了多处极为坚固的水泥装甲炮堡和暗堡,并给这些堡垒配备了较为先进的254毫米1895式海岸炮和152毫米加农炮,而这是目前俄国炮兵最好的装备了。

由于军费紧张上时间不够,并不是所有的堡垒都有新式火炮国要塞炮兵现在装备的很多炮仍然是1877式的老式线膛钢炮,这种炮射程小速不高,精度也相当差上一次战争中,这些1877式系列炮只有1毫米、152毫米和280毫米炮经受住了战火的考验,现在还在继续使用。

看着俄国人射来地一又一巨大地炮弹落入距中国舰队前数百米地海里。腾起了高高地“欢迎”水柱。站在“龙昶”号战列舰司令塔里观察战况地中国舰队司令叶祖圭地脸上不由得

丝笑意。

如果俄国人地炮击只有这个水平地话。那这场战斗是应该没有什么悬念了。

“他们还是在用那些旧式炮作战。”舰长徐振鹏说道。“这些炮对我们地威胁不大。可怕地是他们地254毫米炮。容易打到咱们。”

叶祖圭点了点头。因为在刚才。已经看到了。一俄国人射来地十英寸炮弹在“龙江”号战列舰地不远处爆炸。差一点击中了“龙江”号。逼迫“龙江”号调整了自己地阵位。

“俄国人这一次在海陆两方面都加强了防御。海参崴这个硬核桃。咱们想要敲开壳吃到里面地肉。恐怕是不太容易地。”徐振鹏说道。“他们地堡垒比以前要坚固多了。除了**地准头差点。”

叶祖圭举着望镜观察着岸上俄国人的阵地情况,听了徐振鹏的话,他并没有说什么。

在中国舰队如此猛烈的击下,俄国人的那些水泥装甲炮堡还在进行着还击,证明俄国人这一次面对中队从海上的进攻,已经作了准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