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韬的心情很愉快,大宋官府的办事效率还算不错,从生出念头到如今具体执行,难得如此顺利。
但陈茂清却高兴不起来,这时候跳出来做冤大头,官府乐见其成,欣然应允完全在情理之中。不过两成半的赋税差价让他有些意外,他暗自揣度,大概是官府见到情势严峻,利用他们安抚茶农的手段吧!
瞧见孟韬一脸笑意,陈茂清少不得忧心忡忡,如今这不叫顺利。能把茶叶换成铜钱,换成银锭才是正经的顺利。时至此刻,他都没想到任何行之有效的办法,孟韬能怎么做呢?
“韬哥儿,你打算如何行事?”陈茂清心里实在没底。
孟韬胸有成竹道:“这个……表叔,你放心大胆收茶,然后运往定军山就是了,然后静候佳音。要不了几个月,会有数不完的铜钱。”
呃……对于这种卖关子的行为,陈茂清也无可奈何,心中暗自祈祷,但愿如此吧!与此同时,他也有种感觉,自打生一场险死还生的大病,韬哥儿似乎有很大变化……
……
孟韬没有在兴元府多做停留,收茶只是已经得到官府准许,很多事就必须着手准备。又经历了几个时辰的颠簸,月上柳梢之时总算是回到了定军山。
来回匆匆,孟韬感觉骨头都快散架了。向祖母回禀过大概的情况,简单吃了晚饭,便倒在榻上不想再起来。今天阿旺告诉他,定军山下不远处有一处温泉,要不是天色已晚,倒是真想去泡泡,那玩意应该解乏。
孟韬这一觉睡的很沉,以至于误了次日的晨练,起床时太阳已经老高了。祖母孟陈氏很意外地没在,早饭是周婶代为准备的,一碗大米粥,一碟新春第一茬的莴苣,还有几个包子。
莴苣和米粥都不错,唯独这包子。不是诸葛亮当年征南蛮时就发明了这玩意吗?定军山地区该有最完整的传承才是,为何技术还是如此不成熟呢?也不知面团是怎么发酵的,还有这馅料的味道……
为了不伤害周婶的一片热情,孟韬将就着吃完了。但每一次下咽,他都有冲到厨房露一手的冲动,直到喝下大半碗米粥,才压下了这个想法。
这个年代讲究君子远庖厨,作为一个出身书香门第的富家公子,进厨房会很奇怪。以前的孟韬肯定没进去过,理所当然也不会做饭,如今贸然露一手会是什么后果?该怎么解释无师自通呢?从书本上看来的?大宋似乎没有一本专门讲烹饪的专著。
放下碗筷,孟韬准备动身上定军山,叮嘱张瘸子找人整修茶园,顺便向茶农宣传孟家收茶一事。没想到不等自己出马,祖母已经帮忙办妥了,一声吩咐,十几个人已经在茶园里开始忙活了。
随着孟家开始重整茶园,收茶之事也不胫而走,不到中午便传遍了定军山方圆,许多茶农赶到孟家来确认消息。
孟陈氏和孟韬一起出面,向茶农们承诺以二十文每斤的价钱收茶。并且强调官府已经准许,由孟家直接从茶农手中收购,直接付款。
茶农们听到之后,兴奋不已,二十文的价钱虽还是有些低,但总算是有赚头。只要茶叶能卖出去,就能有饭吃。更惊喜的是,官府并不介入其中,他们可以从孟家直接拿到钱。
官府收购,胥吏们在斤两上做手脚,在品质上诸多刁难,巧立名目克扣,茶农们都吃过苦头。如今孟家开秤收茶就不一样了,起来当真要感谢老爹孟诚,诚信仁厚的名声在定军山,乃至兴元府都是响当当的。
孟韬自然不能落后于老爹,当即宣布,家里实在揭不开锅的,可以先来孟家预支稍许茶款,以解燃眉之急。
此消息一出,顿时群情振奋,很多人激动的泪流满面,甚至当场给孟陈氏和孟韬磕头。
孟韬不由感慨,在这个年代,普通百姓的生活诉求很低,他们只求吃上一碗饱饭。可就是这样简单的诉求,实现起来却并不容易,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有很多,有天灾也有**……
几个简单的举动,让孟家在定军山周围收获了巨大的声望,孟陈氏被人称作是活菩萨。孟韬也收获了极大的赞誉,人们都孟家郎君大有其父风范,也是仁厚善良之人,甚至被人称作“孟善人”。
孟韬有些脸红,哪怕自己确实动过恻隐之心,但更多出发还是为了赚钱。茶农们如此称赞,委实有些不敢当。
不过祖母孟陈氏却满脸微笑,她甚至不知道孙子究竟要做什么,却赞誉有加。老人家了,这是积德的善事,神佛会保佑孙子成功的,也会保佑孟家平平安安,子嗣繁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