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辈们该离开了。
毓珠借口要等父亲,得以留在老太太房里的碧纱橱。
隔着几道帘子,长辈们的说话声依然清晰。
片刻的沉默,父亲卢景瀚沉吟道:“回来的路上,正巧碰上余老爷。”
正巧?谁信?
“余大郎的事——”
“大伯,我觉得此事要慎重。”
魏氏突然出声,又等了一瞬,见众人没有责怪她,接着道:“我们家和余家毕竟认识多年,那余大郎也是我们看着长大的,如今他犯了错,我们把亲事退掉就罢了,至于揭发他在槐安坊的事,弟妹以为过于咄咄逼人了。到底还是一个少年人,有时候分不清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也是人之常情,关键是能改正错误,自我反省。我们要是直接告发出去,这孩子的前程可就全毁了,到时候别人也会说我们卢家不近人情。”
卢景源皱起了眉,“二弟妹先头还着急要告发余大郎,怎么一顿饭的工夫就变了主意?”
魏氏语气慨然道:“我只是看着一家子在一块吃饭,突然觉得这样的安宁很难得,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求一家子和和美美,儿女们能觅得良人,是是非非自有上天来断,相信人在做天在看,若那余大郎本性如此,将来迟早也会受到惩戒的。”
毓珠冷笑。
适才绿芜回禀,说承恩侯府的罗妈妈来见过了三婶,想必正是被承恩侯夫人打发来为余家说项的。
三婶又怎好违逆承恩侯夫人呢。
不过,还真没发现,三婶的口才这样好。
这不长辈们又是一阵沉默。
毓珠急的想要迈出碧纱橱。
绿蕊一把抓住她,小声地说:“二小姐,您消停点吧。”
在甄府做客时,小姐命她和绿芜一个扮作余大郎的丫鬟,一个佯称是常春班的戏子,将那余大郎和紫烟引到了芭蕉坞。此事已够令她提心吊胆的了,小姐要是再不安分些,万一叫人瞧出了端倪,倒霉的可是她和绿芜。
正在此时,卢景瀚的声音传了进来,毓珠忙竖起耳朵。
“三弟妹所言不无道理,而且我们和余家同住兴德坊,就隔着一条胡同,余家大姑奶奶当年还给了族里七伯祖的长孙,沾亲带故的,委实难办。”卢景瀚停一停,语气转为严肃,“何况,把事情闹大了,对大侄女也非好事。”
最后一句话,倒是点醒了毓珠,令她陷入了沉思。
魏氏见卢景瀚赞同她,又意外又高兴,适才她急切地抢在卢景瀚前面开口,就是因了解卢景瀚脾气直,她怕卢景瀚主意已定,不肯妥协,后面就不好劝了。
她有了些底气,紧跟着道:“是啊,倒不如卖余家一个人情,放在私下协商,只要他们答应退亲,并愿意承担过错,我们就不必再追究了。余大郎在甄家的行径,早就闹得满城风雨,别人都知晓我们退亲是余家大郎的问题,就凭这个余家脸上也无光了。”
卢老太太本就不是个能拿主意的,听了长子和三媳妇的话,便看向卢景源和燕氏夫妇,说道:“宜姐儿毕竟是你们的亲闺女,当初这门亲事也是你们亲自定的,最后要怎么做,还须你们夫妻两个来裁定。不过你们大可放心,将来宜姐儿的亲事,只要我老婆子还有一口气在,绝对会帮你们办妥了。”
听到祖母最后一句,毓珠明白,事情是成定局了。
顷刻,毓珠被叫出碧纱橱,同卢景瀚一道离开泰和堂。
卢景瀚的脚步有些沉重。
毓珠心里的疑惑也愈发深了。
父亲霁月光风,最恶作奸犯科、有违道德之事,且继承了祖父卢裕的暴脾气,按理说父亲知晓此事,必定勃然大怒,甚至操棍棒闯进余家将那余大郎揍一顿也是有可能的。
但现实却是,父亲比她想象中的要冷静,还顾念着同余家的交情,主张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莫非背后另有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