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列舰“俾斯麦”号高耸的舰桥上,张海诺远眺行的重型航空母舰,即“格拉夫齐柏林”号和“彼得施特拉塞”号。这对姊妹舰拥有几乎一模一样的外形,在前者进行大规模改装之后,两者甚至连搭载舰炮的数量也是完全相同的。不过在舰内结构尤其是机库方面,由于建造时间与设计思路的差异,两艘同为28万吨的航空母舰却还是存在相当大的差别:由于计划装备多达双链状150毫米舰炮,“格拉夫柏林”号最初的设计采用单层机库,载机量甚至还不到架,这与舰队航母的作战要求相去甚远。随着战争初期的一系列胜利,德国海军开始将目光投向更远的大西洋,尤其是在完成了海峡冲刺和凯尔特海战之后,舰队决战被提上议事日程,于是这艘以硬式飞艇设计师之名命名的航空母舰在位于法国布雷斯特港的船坞中进行了建成服役后的第二次改装,无法进行对空射击的150毫米炮被全部拆除,第二层机库的空间得以进一步拓展,在保留一定数量的防空火力之后,它的载机量终于真正实现了“翻番”,从而达到与同级日本航母相近的水平——德国重整军备之时,国内的船舶工程师们对于航母的建造技术并不熟悉,因而在1935年时,德国国防部军事代表团访问日本并参观了当时正在进行现代化改装的“赤城”号,从而获得了相关航母建造和使用信息,其收集来的资料最后基本都应用在了“齐柏林”号上。
尽管在同一年铺设龙骨,但由于建造进度稍慢,“彼得特拉塞”号在设计上要比自己的姊妹舰更加纯熟工程师们在细心观察了新的海战发展之后,按照德国海军高层的要求,从建造中期就瞄准了舰队航母的方向着手打造这艘重型航母,于是在适当削弱了火力并降低了动力配置之后,这艘为纪念一战时期德国飞艇部队长官彼得特拉塞而命名的航空母舰拥有标准的双层机库,最多能够搭载86架舰载机。不过载机量方面,这艘航母仍无法和那些比自己轻了几千吨甚至上万吨的美国航母相媲美例如满载排水量才18万吨的“突击者”号也能够搭载86架舰载机,而大名鼎鼎的约克城级满载排水量为25万吨,能够搭载超过90舰载机,且在航速、续航力甚至主要装甲方面都能够达到和德国的主力航母相抗衡的水平!
第三批出击的舰载机群离开还不到十分钟,此前出击的两个批次80余架舰载机陆续返航了。看着由梅塞施密特或是容克斯、费泽勒公司制造的飞机一架架降落里颇有种自豪感:旧瓶装新酒未必就是格格不入的,老套路有时候也能起到理想的作用“欧根亲王”号这样一个大饵果然是鱼见鱼爱,美国佬甚至顾不上把方圆百里探查清楚就派出了攻击机群。按说几十架准备充分的轰炸机加上一群训练有素的飞行员对付一艘巡洋舰不在话下,但“欧根亲王”号全体官兵亦不是省油的灯,多次和英国皇家海军交手的经历已经让他们从舰长到水兵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经验最大的作用就是让人临危不乱、泰然处之。
大约二十分钟之前,张海诺已经收到了“欧根亲王”号发来的电报国佬的狂轰滥炸最终还是没能让这艘格外受幸运女神眷顾的战舰伤筋动骨,似乎就连舰员们也受到了庇佑目前为止舰上暂无一人阵亡、仅有受伤。
为了继续保持无线电静默,张海诺并没有给“欧根亲王”号下达新的指令意味着该巡洋舰将按照计划全速脱离战场,最终在距离冰岛半天航程的寒冷水域隐蔽待命。
按照最初的设想海诺准备用两艘航母的舰载机消耗掉英美船队的大部分空中力量,从而为主力舰队的突击创造必要条件。也就是说,真正扮“演终结”者角色的,是将火力、航速与防护近乎完美的集于一身的“俾斯麦”号以及同行诸舰中火力最强的快速战列舰“沙恩霍斯特”号。以这两艘战舰的火力,在弹药充足的情况下一个小时就足以把英美船队中的所有战舰送入海底——就算这些舰船全力逃跑,德国舰队也完全有能力在天黑之前结束战斗,在舰载航空部队的辅助下,非极其幸运者没有逃离的可能!
正当张海诺感慨着“要是提尔皮茨号和格奈森瑙号也能来,整个计划就完美无缺了”的时候,第三批出击的飞机突然以无线电发来报告:在途中遭遇美军战斗机,正展开激烈空战,但仍有一部分飞机朝着
向飞去!
“俾斯麦”号上的大功率雷达很快证实了飞行员们的报告,四架飞机正朝舰队飞来,数量不多,且并没有极其明确的方向性,估计就是美军派来反向侦察德国舰队方位的!
张海诺老练的向舰队航空部队指挥官下达命令:立即从负责舰队警戒的战斗机中抽调两个小队前去拦截—但关照飞行员不要以直线航程飞去,而是在中途狡猾的绕个弯,仍然留在舰队上空的战斗机则前出至舰队前方大约1里处进行外围拦截,尽量避免对方前来侦察的飞机看到本方舰队的“庐山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