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古文经学派屡攻不破的一个堡垒,就是今文经学派通经致用这个政治主张。学术上古文经学尽占上风,但到了政治主张,他们却是完败,最经典的事例莫过于王莽篡政之事。
既然两派之争在这个点最为ji烈,这就给了曹植攻破郑玄学术的机会了。
果然,郑玄听到之后,眉头紧皱,沉思了良久之后才答道:“古文经虽重训诂,然而并非是要一味闭治经。避世非我儒家所为,而是黄老之术,而我儒家亦未必就无救世良方。”
郑玄此言,连消带打,将曹植刻意制造出来的矛盾归合到儒家这一整体里面去,破了曹植那针锋相对的尖锐问题。
不过曹植也不在意,淡然一笑道:“既然先生如此说,那ia子第二问便是先生可有救世良方?”
曹植此言再出,那边已经睁开眼睛的郑玄眉头却是不自觉地皱了起来,他显然没有料到,曹植这么一个五岁ia儿,连续问了这么两个高深问题。不过认真说起来,这两个问题也不算特别难想,第一个问题今古文之争,恐怕读书第一天先生就已经有教;而第二个问题就是天下大这个现实问题,恐怕任何一个有识之士都想找到解决的办法,读过书的自然也会想。
而说起来,曹植第二个问题也却是切中了郑玄的软肋。他一生皆沉醉于经学,并无出仕,理政经验可以说没有。
草庐周围的士子,都知道郑玄的情况,虽然佩服他的学问,但现在天下大也没有哪个人敢放言有救天下之良方。因此都暗暗为郑玄担心,同时看向曹植的目光也不同了,能在如此年岁问出如此高深的问题,绝不可以用寻常孩童的目光去看待。
郭嘉在一边笑谓曹道:“恭喜主公,四公子大孝。”
郭嘉董袭人心,已经知道曹植这些问题,不仅是问了问题,更是让一旁的曹能听到郑玄的答案。郑玄虽然没有出仕,然而毕竟学究天人,对于天下大势,必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或许不一定正确和适合曹施政所用,但毕竟也是一种意见,普通人更是连听的机会也没有。故此,郭嘉才说曹植大孝。
那边郑玄沉思了一会,才说道:“老夫以为,天下大之因由,当在人心散救天下之道当在挽人心,只要人心归附,天下自然得救。而我儒家之学,正正是可挽天下人心之法!只要大兴儒学,用廉臣能吏以施清明之政,莫再让宦官、外戚此等ia人当道世自当能早日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