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实际上皇帝和文官官僚集团之间的关系是绝对斗争的。两者同样都是以剥削被统治阶级的人民群众获得利益,可是不同于皇帝这个主动和被动的必须维持国家利益的存在。作为既得利益集团,文官官僚集团和一切古今的利益既得集团一样,他们是通过掠夺和破坏国家利益为自己的集团谋利的。
《三国演义》里有一段说的很明白了。当时作为东南地区的利益既得集团代表的东吴本地势力在面对曹操的军事压力的时候,全部都劝说孙权投降曹操。可鲁肃却明确的告诉孙权,谁都能投降唯独孙权不能投降。
《三国演义》虽然是一本小说,可是这段关于投降的内容,很明确的指出了代表了国家利益的封建君主和代表了既得利益集团利益的文官官僚集团之间的关系。
嘉靖、万历和天启皇帝就是看清楚了这种皇帝和文官集团之间的关系,才采取了强有力的手段,通过宦官、特务等等手段打击和压制文官官僚集团,一方面保证了皇权的稳固性,一方面客观的维护了国家利益的。
皇帝虽然至高无上,可是皇帝也需要政治上的盟友。作为绝对的斗争对象的文官官僚集团不可靠,这就是所有聪明的明朝帝王总结出来的规律。
天启皇帝临终之际把魏忠贤交给朱由检,就是出自这样一个考虑。可是年轻的没有任何政治经验的朱由检没有正确的认识这个规律。他对于魏忠贤以及魏忠贤为代表的阉党集团的看法非常的不满。
和势单力薄没有任何可靠的帮手的朱由检不同。早就已经明确了自己的利益所在的文官官僚集团,特别是东林党集团对于朱由检对魏忠贤的态度非常的敏感。
从1627年8月朱由检继承帝位开始,东林党就开始组织人手对魏忠贤进行弹劾和攻击。虽然目前阶段朱由检仍旧没有采取任何的行动,可是魏忠贤也明显的感到,朱由检对于自己的不信任已经是越来越明显了。
然而就像一切曾经大权在握、权倾朝野的大太监一样,权力来自于帝王信任的魏忠贤缺乏制约新皇帝的手段。而权力来源来自于魏忠贤本人的阉党集团一样在缺乏皇帝的支持下没有办法有效反击东林党人的进攻。
毕竟,只要没有皇帝的首肯魏忠贤甚至没有办法发布任何命令。
1627年八月末,在东林党的操纵下,嘉兴贡生钱嘉征弹劾魏忠贤十大罪:一与皇帝并列,二蔑视皇后,三搬弄兵权,四无二祖列宗,五克削藩王封爵,六目无圣人,七滥加爵赏,八掩盖边功,九剥削百姓,十交通关节。
奏疏呈上后,朱由检召见魏忠贤,让内官读给他听。魏忠贤非常恐惧,急忙用重宝贿赂信邸的太监徐应元,求他解救。徐应元是魏忠贤从前的赌友。朱由检知道这事,便斥责徐应元。
到了这个时候,绝望的魏忠贤已经明确的知道,自己的末日即将降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