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官僚体系里的官员都可以大略的分成“做官的人”和“做事的人”两种。两种人的不同之处在于,“做官的人”做事是为了当更大的官。“做事的人”做官是为了做更多的事。
当然了,这个时候还不存在为人民服务这样的理想和情操。所以即使是“做事的人”做官和做事,也更多的是为了功成名就或者为家族谋利。
现任登莱巡抚孙国桢应该算是个做事的人。这从他的履历上就能看出来了。
万历四十一年,浙江慈溪人孙国桢考中进士。天启初年,担任山东临清道员,参与平定徐鸿孺乱有功。旋调福建巡海道参政,与福建巡抚南居益等,力主收复被荷兰侵占的澎湖列岛。
天启四年正月初二日,明朝水师誓师,攻打盘踞澎湖的荷兰海军。荷兰军队拼命抵抗,相持到五月份,孙国桢亲自率领数十艘战舰驰援,并调来火器部队,加强攻势。至八月,荷兰海军司令孙克率军向孙国桢投降,澎湖列岛回归中国。
天启七年,孙国桢因收复澎湖有功,升任登莱巡抚,任上积极支援东江镇总兵毛文龙在辽东的军事行动,为东江明军取得“丁卯战役”的胜利提供了后勤保障。
和袁崇焕那种只会在嘴上做功夫的文官大忽悠不同。孙国桢是整个大明朝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亲自指挥过海战,在战场上真刀真枪的实践过的文官大臣。1627年整整一年,作为登莱巡抚的孙国桢和东江镇方面的合作都比较默契。对党争相当不以为然的孙国桢在1627年的日子算是比较痛快的。
不过到了1628年,一直被孙国桢所不齿的大忽悠袁崇焕靠着自己的后台硬实凭着后面有人被崇祯皇帝任命为“兵部尚书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成了他的顶头上司之后,他的痛快日子算是彻底的结束了。
因为孙国桢是靠着军功升职,在朝廷里没有势力的缘故,更因为他对东江镇毛文龙非常的赏识,使得他和把毛文龙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袁崇焕关系非常恶劣。
孙国桢这个人和大明朝的一般文官还有点不一样。大明朝的一般文官都敢于骂皇帝赚廷杖,但是面对他们自己在官场上的上司的时候,他们表现的比狗还三孙子(对不起二汪了)。孙国桢这个人的奇葩之处就在于,他对于皇帝的看法非常的客观。对于皇帝,他采取的是无所谓的态度,但是对于他自己的上司,他却是敢于直言抗上的。
因为这样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那个袁崇焕大忽悠,为了保证自己的权力集中,连朝廷正式任命的重镇总兵都可以在没有任何依据和中央命令的情况下直接砍头,那么像孙国桢这样的刺头,就必然的要在袁崇焕那里吃钉子,穿小鞋了。
所以从袁崇焕重新上任以来,两者之间的冲突就越来越严重。虽然在登莱地面上孙国桢的下属们都不太敢和他对着干,但是热爱党争,对排斥异己变态热衷的东林党人(袁崇焕和袁崇焕的大后台他的老师孙承宗都是东林党人),却在他们得势的情况下大肆对孙国桢进行了打击和弹劾。